二十一 临危受命-《易中天品三国》

二十一 临危受命(第2页)
🎁美女直播

那么后来刘备拿下成都以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

那么这个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它有什么区别呢?军师祭酒是没有兵权的,它就是一个参谋,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是有军权的。

所以我们如果硬要比附现在的职务,那军师祭酒就相当于参谋,军师中郎将那就是参谋长,那么军师将军就好比是个总参谋长。

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是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前有没有职务我们史料上查不到,有职务也不会高。

那么这样一个年龄,这样的一个地位,这样的一个身份,出使东吴有没有分量,那是个问题,当然东吴方面估计也知道他,也不会一点不知道,因为诸葛亮当时在荆州还是个名人,荆州士人集团有很多人是推崇他的,东吴方面不会一点不知道,但是你如果你要说东吴方面多么地推崇,恐怕也谈不上。

总而言之他出使江东应该说是很困难的,很艰难,正是由于这种艰难才突显出诸葛亮的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天才,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艰难说清楚。

那么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挺身而出了,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刘备批准他,于是他们两个一起从夏口来到柴桑。

那么夏口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

柴桑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九江。

那么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了柴桑,来到柴桑以后怎么样呢?因为我们知道《三国志》这部书它不是编年体的,它是纪传体的,每个人的事情写在每个人的传里面,它没有一个时间表。

那么《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它有一个时间表,按照《资治通鉴》的时间表,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以后,诸葛亮先见到了孙权,先见孙权的不是鲁肃,是诸葛亮,这个时间表和《三国演义》时间表是不一样的。

*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没有任何职务,也不像后来那样名震一时,而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又有隔阂,由此可以推断,这次出使东吴对诸葛亮来说,可谓压力颇大,困难重重。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折冲尊俎、纵横捭阖,令多少古往今来的读者们如痴如醉。

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是潇洒的,而历史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那么诸葛亮见到孙权以后,出场不凡。

我们要知道他现在是作为一个刚刚打败了仗的这样一个政治和军事集团的代表来求援的,而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孙权中强,所以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强强联合,它是强弱联合。

那么这个话是非常难讲的,要说服对方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小企业你想和一个大企业联合一下,那一般这小老板见了大老板他就气短啊,他会怯场啊,他牛不起来啊。

但是诸葛亮非常大气,宾主见面以后自然会有一番寒暄和客套,进入正题以后诸葛亮出手不凡,他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他不说我来求援,从头到尾没有说“求援”

这两个字,他从哪里说起呢?天下大势。

他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这个开场白非常之精彩,“海内大乱”

四个字就把整个国家和时代的情况全说清楚了,然后并列地推出两句话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这个并列句里面是有文章的,什么文章呢?我们知道天下大乱以后是个什么状态呢?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就是如果我们来写这段历史的话,我要用十六个字,“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我得这样说。

他不说,董卓不提,吕布不提,袁绍不提,袁术不提,什么张绣、公孙瓒七七八八的都不提,只说两个,“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给人感觉就是天下大乱以后,只有三家,没有那么多。

那么或者有人会说这个时候什么袁术、袁绍、吕布、张绣都没啦,可以不提,好,那还有没有有的?有啊,对不对,这个蜀还有刘璋啊,汉中还有张鲁,西北还有韩遂、马超他们,也不提。

可能又会说现在我们是谈荆州问题,可以不提他们,对,谈荆州问题你就应该说与曹操并争荆州。

为什么要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呢? 实际上在这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它传递过去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