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说你‘求见’是胡闹。
你标新立异,独自要求面试。
若众人都象你这样,国家法统何在,朝廷制度何在?——来!”
“在!”
“拖去监试厅,责四十大板!”
“扎”
几个戈什哈扑上来,见学侍尧巍然不动,竟愣住了。
李侍尧放声大笑,指着杨名时和鄂善道:“非名下士也!
何用你们拖,监试厅在哪里?我自己去!”
说着,摇摇摆摆地跟着戈什哈去了。
鄂善厌恶地望着他的背影,说道:“这人象个疯子!”
“是个狂生。”
杨名时一边说,一边翻阅各房试官荐上来的墨卷,果然没有李侍尧的,又笑道:“定是自忖又要名落孙山,急了,别出心裁地闹一闹罢了。”
正说着,龙门内明远楼那边有一个太监气喘吁吁跑来,鄂善说道:“高无庸来了。
恐怕有旨意。”
二人一同走出至公堂。
杨名时刚要开口问,高无庸说道:“皇上亲临!
已经到了龙门外。
快,快开正门迎驾!”
杨名时大吃一惊,问道: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皇上已经驾临贡院!”
杨名时、鄂善登时激动得脸色涨红,一齐转身回至公堂取了大帽子戴上,出来吩咐道:“各房试官知会考生,不得擅离考棚,否则除名不贷——放炮,开中门,迎接圣驾!”
须臾便见乾隆皇帝在棘城外下了乘舆,由张廷玉和鄂尔泰、讷亲三位军机大臣相陪。
杨名时、鄂善连忙下跪叩头山呼。
“起来吧!”
乾隆似乎很高兴,手摇一把湘妃素纸扇一边走一边顾盼。
到明远楼过厅前,仰脸看看彩漆剥落的重檐斗拱,说道:“这楼是哪年建的?”
“前明万历二年建的。”
鄂尔泰见杨名时和鄂善张惶相顾,知道他们答不上,忙笑道:“康熙十七年大修一次,原来预备作博学鸿儒科使用。
后来,圣祖爷将殿试改在太和殿;没有用这地方。”
乾隆又用扇子指着明远楼西的小楼,问道:“那楼是做什么使的?”
“那是瞭望楼。”
杨名时随行,忙解释道:“倒不是为了防贼,怕里外传递夹带,也只是表示严密关防的意思而已。”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