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 作者钱穆-《大汉帝国风云录》

煮酒论史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 作者钱穆(第3页)
🎁美女直播

到后来,军队和政府,还是犯了一个松懈病,疏慢病。

军队士卒死亡,不一定即速呈报到中央,中央又不一定分头转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不一定特为此事到他家里,战事也结束了,军队也复员了,但死者家属,还不见政府派来人。

死的似乎白死了,人心便这样地渐渐失去了。

此外已经有了相当勋位的军人,正因为勋位仅仅是一种荣誉,并不与实职官员一般,换言之,他还是一个兵。

而于是政府要员,有时还要派他去服力役,给差唤。

因此勋位在身,不为荣而转为辱。

倘使别人称呼你勋位如中尉、上校之类,已不是一种尊敬,而成了一种讥讽了。

武官的勋名被人看不起,军人的地位也就堕落了。

后来愈趋愈坏,政府刻意开边,开边需要防戍边疆的军队。

本来府兵打完仗就复员,现在变成没有复员了,要你长期戍边。

最初去戍边的,还可交替轮番,后来后方不上紧,第二批新的不送出去,第一批旧的要想复员也复不成。

于是两年三年地继续,而这些兵本都是殷实之家的子弟,他们的衣服、马匹、兵器,都是自己置备制造随身携带去的。

因为他们田地不要租,又不要向国家当差服役,所以有力量自备武装,长短肥瘦当然称身,刀枪轻重,也能配合他的体力,马的性格也懂得,他的生命要靠这些的,前途立功,也要靠这些,所以一切衣甲、兵器、马匹都很好,很讲究,很精良,这也是府兵之不可及处。

而且那些府兵,仍恐国家薪饷不够用,随身还要带点零用钱。

唐代用绢作币,大家携带绢匹,到了边疆,边疆的营官说:你们的绢匹该交给我,存放在储藏室,待需要时再领取。

于是故意叫士兵们作苦工,一天做八点钟的,要他们做十点钟,吃睡都不好,处处折磨他,希望他死了,可以把他存放的财物没收。

这许多事,正史所不载,要在许多零碎文件中,才可看出。

然而正因为这许多事,唐代的府兵制度就垮了台。

即如杜工部诗:“一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就是说军队没有复员,没有休息了。

于是府兵怕到边疆,在本府先自逃亡。

出外不返的,也都家破田荒,没有后代了。

后方兵员枯竭,政府有钱有势,不在乎,临时买外国人当兵。

边疆上逐渐都变成外国兵。

安禄山、史思明,看他们名字是中国式的,而且是中国边疆大吏,寄付与国防重任的,实际上就都是外国人。

打平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其实李光弼也就是外国人。

这是唐代一个特殊现象。

这因唐代武功太大,四围都成中国的下属,唐太宗已被称为天可汗,这如称皇帝的皇帝,唐代实在太富太强了,他们忽忘了民族界线,他们不懂害怕外国人,不懂提防外国人,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作将,结果才弄得不可收拾。

于是唐代的府兵一变而成为藩镇,军阀割据,胡族临制。

那真是惊天动地的大变迁,那何尝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变动呢?所以我们要研究政治制度,也该放大眼光,不要单就制度来看制度才得呀!

五、唐代制度综述

现在再略一综述唐代的制度。

论中央政府之组织,结束了上半段历史上的三公九卿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尚书六部制。

论选贤与能,结束了上半段的乡举里选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科举考试制。

论租税制度,结束了上半段的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单一税收制。

论到军队,结束了上半段的普及兵役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自由兵役制。

综此几点,我们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

唐以后中国的历史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