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上
周易
《晋》:“上九,罔孚裕,无咎。
”
裕,难矣。
《中庸》“明善诚身”一节,其所谓“裕”者乎?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
”
“有孚威如”即《论语》“望之俨然”意。
要使房闼之际、仆婢之前、燕昵之友,常以此等气象对之方好。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
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
故《易》曰“威如吉”。
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
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暌》。
凡暌起于相疑,相疑犹如自矜明察。
我之于某君,其如上九之于六三乎?吴氏谓合暌之道,在于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戒之勉之,此我之要药也。
《中孚》。
读《中孚》卦,因思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盖实者,不欺之谓也。
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
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
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
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
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
一有著则私也。
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以此读《无妄》、《中孚》、《咸》三卦,盖扞格者鲜矣。
“寂然不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