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却心平气和。
不错,孙权现在是有狼子野心,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有野心,说明对这世界还有欲望,还想有所作为。
这样的有所作为不管它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起码过程是现在的蜀国需要的。
蜀国能独立抗魏吗?不能。
那就好了,各取所需好了。
哪怕各怀鬼胎。
诸葛亮以为,人生的常态就是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潜力,才能使自己有所得。
与兔共舞那就全蔫了,什么都得不到。
除了吃上那么一口兔肉。
老兔肉。
诸葛亮对刘禅建议说,我们现在要有大国的气度,一定要派蜀国高官带着国礼到吴国去恭贺吴王即皇帝位,同时请求他们派陆逊兴师伐魏。
魏国接警后一定会命司马懿拒之。
司马懿如果南拒东吴,我再出祁山以图长安,则大业可成。
刘禅恍然大悟,觉得诸葛亮到底是老成谋国。
因为很多人只看到表面和当下的输赢得失,诸葛亮看到的却是内在和未来的输赢得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得失之间,学问大焉。
陆逊笑了。
笑蜀国到底识时知味,懂进退,派了太尉陈震,携名马、玉带、金珠等宝贝入吴作贺。
但很快,他又心惊了。
因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主意。
如果说蜀国是一片泥潭,诸葛亮就是潭中的花。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他是蜀国唯一的希望和净土。
诸葛亮托陈震带来了请陆逊起兵伐魏的建议。
言辞之恳切,态度之婉转,令陆逊无法拒绝。
对手啊。
真正的对手。
如知音般的对手。
这是陆逊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
陆逊以为,诸葛亮先放低身段,再请君入瓮,俯仰之间,一切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既维护了蜀国的利益和尊严,又将东吴放到了火上去烤。
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
这就是做同盟军的代价。
陆逊当然明白诸葛亮现在正处于战略拐点上,在祁山将出未出之间,急需外援替他火中取栗。
吴国此时送上门去,他怎能不好好地利用一把?
陆逊便决定与诸葛亮过招。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