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吕著中国通史》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第2页)
🎁美女直播

羌人,汉时在今黄河,大通河流域。

大通河,古湟水。

据《后汉书》所载,其初本在黄河之东,后来为秦人所攘斥,才逃到黄河以西去的。

据《书经?牧誓》,羌人曾从武王伐纣。

又《尚书大传》说:武王伐纣的兵,前歌后舞,《后汉书》说这就是汉时所谓巴氐的兵。

这话大约是对的,因为汉世还有一种出于巴氐的巴渝舞,有事实为证。

然则这两族,其初必不在今四川、甘肃境内,大约因汉族的开拓,而向西南方走去的。

和巴连称的蜀,则和后世的賨字是一音之转,亦即近世之所谓暹。

据《牧誓》,亦曾从武王伐纣。

战国时,还在今汉中之境,南跨成都。

后因和巴人相攻,为秦国所并。

在东北方的民族,古称为貉。

此族在后世,蔓衍于今朝鲜半岛之地,其文明程度是很高的,但《诗经》已说王锡韩侯,其追其貉。

《韩奕》。

追不可考。

《周官》亦有貉隶,可见此族本在内地,箕子所封的朝鲜,决不在今朝鲜半岛境内,怕还在山海关以内呢?在后世,东北之族,还有肃慎,即今满洲人的祖宗。

《左氏》昭公九年,周朝人对晋国人说。

“自武王克商以来,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此燕当即南燕,亳疑即汤所居之郼,则肃慎亦在内地,后乃随中国的拓展而东北徙。

《国语?晋语》说:成王会诸侯于岐阳,楚与鲜卑守燎,则鲜卑本是南族,后来不知如何,也迁向东北了。

据《后汉书》说:鲜卑和乌丸,都是东胡之后。

此两族风俗极相象,其本系一个部落,毫无可疑。

东胡的风俗,虽少可考,然汉代历史,传者已较详,汉人说他是乌丸、鲜卑所自出,其说该不至误。

南族断发,鲜卑婚姻时尚先髡头,即其原出南族之证。

然则东胡也是从内地迁徙出去的了。

在南方的有黎族,此即后世所谓俚。

古称三苗为九黎之君,三苗系姜姓之国,九黎则系黎民。

见《礼记?缁衣》疏引《书经?吕刑》郑注。

此即汉时之长沙武陵蛮,为南蛮的正宗。

近世所云苗族,乃蛮字的转音,和古代的三苗之国无涉,有人将二者牵合为一,就错了。

《史记》说三苗在江、淮、荆州,《史记?五帝本纪》。

《战国?魏策》,吴起说三苗之国,在洞庭、彭蠡之间,《史记?吴起列传》,又见《韩诗外传》。

则古代长江流域之地,主要的是为黎族所占据,楚国达到长江流域后,所开辟的,大约是这一族的居地。

在沿海一带的,古称为越,亦作粤。

此即现在的马来人,分布在亚洲大陆的沿岸和南洋群岛,地理学上称为亚洲大陆的真沿边的。

此族有断发文身和食人两种风俗,在后世犹然,古代沿海一带,亦到处有这风俗,可知其为同族。

吴、越的初期,都是和此族杂居的。

即淮水流域的淮夷、徐戎、山东半岛的莱夷,亦必和此族相杂。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