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件艺术品或是一个人,就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了解它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因此,我每到一座新的城市,都会追寻它的源头,试图通过过去了解现在。
而在里约热内卢,最自然的便是找寻城堡山。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山丘。
大约四百年前,葡萄牙人击败法国人,在此立下城市的基石。
然而,我的寻找一无所获。
这座历史的山丘已经被清理一空,连一块石头也不曾留下。
曾经的古迹夷为平地,并修建起宽阔的街道。
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
古老的里约消失了,崭新的里约却建立在另一片区域,同十六世纪的地点完全不同。
那些如今铺满沥青的地方,曾经只是肮脏的沼泽与荒凉的峡谷,蜿蜒流淌着涓细的河流。
最早的殖民者将居所建在群山之中。
由山丘开始,居民慢慢向沼泽和大海夺取领土,使山谷中的土壤慢慢干燥,将纤细的河道填平或者开凿成运河,并在海湾附近修建堤岸。
随后,他们又推倒了阻碍交通的山丘。
就这样,城市在三百年中彻底更换了面目,在这种缺乏耐心的变革之下,几乎所有古迹都沦为了牺牲品。
然而,损失并不大。
因为在十六、十七世纪以及十八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巴伊亚才是巴西的首都;而里约则十分贫穷渺小,无法建造奢侈的宫殿与艺术品。
直到十九世纪,葡萄牙王室在此定居,却并没有与之相当的庇护所。
同巴伊亚相反,里约的古迹均源于殖民末期,一百五十年的房子已经十分古老。
而海关附近的几条街道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能够使我们了解殖民时代的形式与风貌。
这些道路都保有葡萄牙特色,十分谦逊简朴,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道路两旁是曾经的建筑,大多只有一到两层,粉刷成不同的色彩。
建筑上没有任何装饰,只有阳台上漂亮的围栏。
它们曾经拥有不同的职能,如今则全部用于商业用途。
在第一层的商店、仓库,可以看到摆放整齐的货品。
不知有多少次,在看到这些道路之前,便闻到了它们的气息。
因为这些小路靠近码头,是殖民时代唯一的遗存;它们尚未遭到改造,还散发着海鱼、水果与蔬菜的气息。
在路易斯·埃德蒙德《总督时代的里约》中有对于这些街道的精彩描写。
但即使我们未曾读过这本书,也不难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卫生制度,人与牲畜拥挤在狭窄的街道,会产生怎样令人窒息的恶臭。
而即使是殖民时期不多的公共建筑,也都是匆匆建成并且造价低廉,既没有规划也没有野心,至多是葡萄牙建筑的廉价翻版。
“古老的里约”
消失了,感到悲伤的只有几位老人;而他们真正伤感的,却是自己的韶光不再。
事实上,里约并未在拆建中损失什么。
殖民时期的建筑,唯有教堂值得保存,尤其是光荣山圣母堂与圣方济各堂,还有带着美妙拱顶的水渠以及作为时代见证的一条条羊肠小道。
圣本托堂及修道院构成了最宏伟的纪念,是里约历史永恒的见证者。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