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乐堂》

二(第1页)
🎁美女直播

為了贖回皇帝,皇太后特命開貯藏金銀寶貨的「內承運庫」,揀選蒙古部落喜好的金珠重寶,裝滿了八個箱子。

此外哭腫了雙眼的錢皇后,亦罄其所有,包括她自海州娘家陪嫁來的首飾及金銀器皿在內,裝了兩箱子,一起當作名為犒賞的贖金,由太常寺的四夷館及行人司,各派幹員,在兵部特遣的精騎護衛之下,星夜出居庸關,過懷來衛,一路打聽也先的蹤跡,終於在大同遇到了。

也先是前一天八月廿三,挾擁皇帝到達大同城下的。

也先命袁彬與守城的都督郭登,城上城下,遙遙相語,說也先有話,只要有大批金銀送來,他就可以將皇帝放回來,同時要求開城放他進去面談。

郭登的回答是,金銀沒有,城亦不開。

皇帝深為不悅,命袁彬傳旨:「我跟郭登是至親,何以如此見外?」

原來郭登的曾祖父名叫郭山甫,與太祖是小同鄉,亦是鳳陽人,精於相法。

他的子女很多,獨獨說他的老二郭興、老四郭英,將來會出將入相。

郭興與郭英想不出在蒙古人統治的天下,飽受歧視的漢人,如何得以出將入相?只以父親這麼說,就算妄言,亦只好妄聽。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春天,在皇覺寺當和尚的太祖,由於定遠人郭子興起兵,而元將徹里不花不敢攻郭子興,只以俘良民,誣以為盜而邀賞,看著禍將及身,彷徨無計,在菩薩面前卜卦問去留,哪知留既大凶,去亦不吉,因而思量:「莫非要我舉大事?」這一卜居然大吉大利。

太祖由此下定決心,去投郭子興。

路過郭家,日暮朮窗。

郭山甫一見驚喜,太祖的面相,既醜且怪,頭頂矗起,顴骨高聳,鼻尖下巴,皆往上掀,而郭山甫認為這在相法上名為「五嶽朝天」,貴不可言。

「我說你們將來能夠出將入相,」他向郭興、郭英說,「就因為你們命中得遇這樣一位貴人。

於是他命兩子隨同太祖去投軍,後來果然都因汗馬功勞而封侯,一個是鞏昌侯,一個是武定侯。

兩侯之妹亦侍太祖,封為寧妃。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崩,太祖不復立后,寧妃曾攝中宮事,直至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

武定侯郭英的子女,比他的老祖宗郭子儀的七子八婿還要多,有十二子、九女,其中一子尚太祖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兩女一配皇十五子遼王,一配皇二十四子郢王;有個孫女,也就是郭登的堂姊,為仁宗貴妃,所以皇帝說他跟郭登是至親。

但是,郭登怕城門一開,也先乘機進攻,因而答奏:「臣奉命堅守大同,不敢擅自啟閉。

袁彬怒不可遏:「郭登,你無父無君,我跟你拚了!

」說完,打算一頭撞死在城墻上。

這是故意作出劇烈的舉動,以激郭登。

果然有效,城頭放下一部軟梯來,讓袁彬上城。

一見抱頭痛哭,然後會同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及逃入大同的官員一起商議,決定由郭敬捐出私財兩萬銀子,連同庫藏龍袍及其他服御等物,出城進獻皇帝。

郭登另具深心,回城召集勇士七十餘人,密謀奪回皇帝。

第二天,京城送來的十箱珍寶到了,也先自然笑納。

但對送回皇帝一事,不置可否。

到得半夜,下令拔營,帶著皇帝往北走了。

※※※

由於不斷有扈從官員脫險回京,兵敗的真相,逐漸明白。

自七月二十出京後,第二天宿營龍虎台,軍中夜驚,是不祥之兆,便有人擔心出師不利。

二十三日出居庸關,經懷來衛西行。

二十七日抵達宣化府,連日風雨,人心惶惶,隨駕諸臣,紛紛上表,請求駐蹕宣化,而王振不許。

八月初一到了大同,兵士乏糧,僵屍滿途;兵部尚書鄺埜奏請回蹕,當然也是白說。

但是大同鎮守太監郭敬的話,在王振認為是自己人的心腹之言,聽進去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