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17日,日本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在内阁会议上提议增兵华北。
会议当场决定强化中国驻屯军。
18日发布陆甲第6号军令,确定将中国驻屯军的编制升格为独立兵团,增加兵力6000人,达到8400人。
司令官也由少将级升为中将级。
日本学者记述此事时说:“阵营非常整齐。
步炮兵三个团的混成旅,据估计可以压制中国军的六个师。
于是在兵力上,可算是获得了安全感。”
但与中国军队相较,还是显得兵力过少。
驻守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地区的宋哲元二十九军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5个独立步兵旅以及保安团队,兵力达10万余人。
日本在华北的驻屯军虽然由2000人增加至8400人,也只有1个旅团、2个联队和炮兵、骑兵等部队。
而且分布在北平、丰台、通县、天津、塘沽、唐山、滦县、秦皇岛、山海关之北宁线上。
野心与兵力是一对矛盾。
军队与军队也是一对矛盾。
驻屯军嫌兵力少,想入关的关东军同样感到兵力不足。
1933年以后,也不得不决定改用政治手段谋取华北。
关东军要介入华北,驻屯军心情矛盾。
它视华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想一手独揽,不让关东军从中插手。
所以当关东军决定派土肥原贤二到华北活动时,在天津的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不客气地表示拒绝。
谁实力强谁就嗓门大。
这条定律在日本军队里照样管用。
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蛮横地坚持说:“由天津司令官负责建立新政权是妥当的,但其中应包括关东军的希望。”
硬把土肥原作为关东军的希望“借给”
了驻屯军。
土肥原不负关东军之望。
如果说板垣征四郎是东北汉奸之父,那么土肥原贤二就是华北汉奸之父。
他在天津建立了特务机关处,自任特务机关长;拼凑旧北洋军阀的所谓“北洋派大同盟”
,以图打乱北方政局,为日本势力渗入创造条件。
他先后拼凑段(祺瑞)、吴(佩孚)携手和段(祺瑞)、溥(仪)联合,后来被日本收买的石友三,抗战不力、暗中通敌的韩复榘等人,都和土肥原贤二交往甚密。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