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幕为谁开-《1921谁主沉浮: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

五大幕为谁开(第1页)
🎁美女直播

戏剧在“民众”

与“艺术”

之间。

一位戏剧理论家说:“为了拯救戏剧,戏剧必须被摧毁,男演员和女演员们必须全部死于灾祸……他们使艺术不可能存在了。”

中国的戏剧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吗?

1920年10月15日,上海《时事新报》第四版登出一则演出预告,叫做《中国舞台上第一次演西洋剧本》。

文称:“中国十年前就发生新剧,但是从来没有完完全全介绍过西洋剧本到舞台上来。

我们新舞台忝为中国剧场的先进,所以足足费了三个月一天不间的心血,排成这本名剧,以贯彻我们提倡新剧的最初主张。”

“这本名剧”

,就是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当时广告译为《华奶奶之职业》。

主持者是中国话剧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优游(1888-1937,字仲贤)。

他与新舞台的几位戏曲“大腕儿”

夏月润、夏月珊、周凤久等合作,决心以“写实派的西洋剧本第一次和中国社会接触”

为开端,为中国话剧的发展,打开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突破口。

为此,他们斥资千余元,制作全新布景,事先大登广告,彩排三次,并选择周六和周日两个假日首演。

考虑到中国观众接受西洋故事之隔膜,他们又将原著“变化形色,改成中国事情”

可以说,为了演出成功,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名剧、名家、名剧场、名演员,苦用功、高投入、广宣传,万事俱备,志在必得。

演出惨败。

据《戏剧》月刊1921年1卷5期《上海新舞台演华伦夫人之职业的失败史》一文云:“费了一百多夜的排练,心血,耗了七八个人的全副精神,掷了一千多元的资本,结果只演了三次!”

观众反应非常冷淡,上座率比新舞台平时售票最惨的日子还少四成。

“演到第二幕就有几位头等座的看客站起来走了。

二三等座里也有嚷‘退票’的。

半梅在头等座里听见旁边有人把剧中人说的‘社会’误作‘茶会’。”

剧场的失败,就是整个戏剧的失败。

这次失败,使整个戏剧界在震动中陷人了“沉思”

陈西滢在《民众的戏剧》一文中说:

凡是关心艺术,眼光明嘹的人,谁都相信中国的旧戏是应当改良的,新戏是应当提倡的。

我们也赞同这样的意思。

可是一般提倡新剧的人,我们以为大都走进了“此巷不通”

的死胡同。

他们只知道新剧是要提倡的,他们却不问怎样的新剧是可以提倡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