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世纪上半叶,东西方同时出现两位伟大的征服者,匈奴王阿提拉纵横欧洲大陆,战马踏过顿河、莱茵河,进入高卢,攻占米兰,直逼罗马。
胡人征服者骄傲地宣称,要用马鞭替上帝惩罚那些不听话的人。
东方大地另一位征服者纵马扬鞭,漠北草原、楼兰古道、东海碣石、万里大江,在他的马蹄下隆隆颤抖。
匈奴人、氐羌人、柔然人、高车人、契丹人、高句丽人、西域人拱手臣服。
他就是结束五胡十六国战乱、统一北中国的北朝太武皇帝拓跋焘。
魏国人充满激情地赞扬着他们伟大的皇帝:“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
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
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他的最大敌人刘宋王朝用敬畏的口吻评价拓跋焘:“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连骑百万。”
壹佛狸与营阳王
拓跋焘生于公元408年,是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长子,小字佛狸,也是他的鲜卑名字。
他出生时体貌瑰异,他的爷爷、北魏开国君主拓跋珪感到惊奇,特别兴奋,毫不掩饰对爱孙的喜爱:“成吾大业者,必此子也。”
拓跋珪是个奋发有为的君主,把拓跋鲜卑人带入中原,使一个不起眼的蛮族小国在五胡争雄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从他为帝国更改的国号中不难揣度具雄心壮志,魏,中原上国,战国七雄之首。
承载着拓跋鲜卑人的希望,拓跋焘十五岁就被封为太平王,同年立为皇太子。
北魏历代皇帝有个共同且奇怪的特点——少年继位。
这成为了北魏皇帝们的魔咒,他们大多盛年弃世,纵然不是病死,也会遇害身亡。
拓跋嗣身体不好,有意历练太子,国事交由太子处理。
皇帝是一门职业,职业要慢慢学习。
拓跋焘做起实习生,当时叫做太子监国。
拓跋嗣避居西宫,不参与政事,只是时常悄悄踱出来,从旁窥视,观察太子如何裁断政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拓跋嗣发现年青太子聪明能干、豁达大度,感到非常欣慰。
群臣或有疑难政事请示时,拓跋嗣总是说:“这个我不清楚,让你们的国主决定吧!”
年纪刚过三旬的拓跋嗣之所以放手交出政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直服用寒食散,药性持续发作,担忧身体状况。
国都定在塞北平城的北魏国仍然存有浓重的游牧习气,兄终弟及是游牧民族的遗俗。
拓跋嗣为尽早确立父死子继制,不仅早早立下太子,而且创造出太子监国制度。
太子监国日后成为唐王朝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拓跋嗣还要离开平城,集中全部精力完成一项关系到大魏国千秋伟业的重大战略——夺取洛阳占领河南。
河南是刘宋皇朝的领土,拓跋嗣领教过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朝开国皇帝刘裕的武功。
刘裕曾摆下却月阵大败北魏十万铁骑。
不管你多么伟大,终难逃过死亡之神的眷顾。
公元422年五月,六十岁的一代名将、南朝第一任皇帝刘裕去世,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