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苦闷的贾谊-《那时汉朝(贰):汉初平乱·吕后篡权》

第十二章 苦闷的贾谊(第1页)
🎁美女直播

一天才贾谊

让我们就此搁下刘长,去看望一个长期陷于苦闷中的人。

此人,正是汉初著名政论家及思想家贾谊先生。

贾谊,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才华盖世,当世无可匹敌,俗称天才。

据《史记》载,贾谊年十八,背功一流,闻名于郡中。

所谓背功,就是背书的功夫,书目则为《诗》、《书》、《礼》、《易》之类。

司马迁说,努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努力做官,不如遇上赏识你的高官。

对此,相信贾谊是深有同感的。

当他闻名于世时,立即引来当地高官的目光,此人正是河南郡守吴公。

吴公听说贾谊有才,收其门下,倍加宠爱。

然而,刘恒刚当上皇帝之时,也想提拔有才的高官,他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并且跟秦朝丞相李斯同出一邑,于是提拔他为廷尉。

那时,吴公对刘恒说,我这里还有个才华出众、诸家百书无所不通的青年仔,您看能不能给他安排个职位。

刘恒一听,这等买一送一的好生意,当然接下。

于是刘恒把贾谊召来,升为博士。

身为博士的贾谊,从此有机会入朝参加议政。

当时,他也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于当朝最为年少。

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凭什么议政的时候总是一帮老头子在那里指手划脚,抱足不前。

青年人啊,就像早上的阳光,犹如晨光里的新鲜空气。

对于长期泡于政府机关的高官来说,的确需要一种清新的阳光和空气冲冲这满朝的阴气。

而贾谊,恰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期望。

事实上,贾谊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

每当刘恒颁诏,诸老先生不能言者,贾谊都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

更让这帮老头子佩服的是,贾谊说出了他们想说却不能说的那部分。

说白了,就是贾谊趁着年轻气盛,敢说敢做,多了奋勇,少了顾忌。

没有人说这是不好的习惯。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青人嘛,就应该表现出年青人的个性。

如果贾谊装出一副老态龙钟之举,那他就不是真正的贾谊,也不是什么鸟天才了。

贾谊的才华不但受到众多高官的赞赏,更受到了刘恒的喜欢。

于是,只一年之余,贾谊就在一片惊呼声中,被刘恒破格升为太中大夫。

还是后生可畏啊。

这可能是满朝大佬们对贾谊的最高评价。

可畏的贾谊乘势而进,继续表现他那过人之才华。

于是,贾谊对刘恒说,汉朝都建立二十年余了,天下和洽,竟还使用前秦服饰和制度,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现在应该破旧立新,弄出汉朝人真正的风格来。

有必要交待一下,当初刘邦搞定天下的时候,不知是出于惰性,还是心力不足,把秦朝那一套服装及官名等国家制度全都套在汉朝身上。

秦朝只有一样东西是刘邦不能接受的,那就是秦仪。

刘邦之所以拒绝它,是因为它烦琐。

后来,叔孙通拍着胸膛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哪有国家是不讲究礼仪的。

陛下你不要害怕礼仪,让我来把秦仪改造一下,肯定能适用您的。

果然,经过叔孙通改造的秦仪,刘邦高兴地接受了。

可是除此之外,汉朝高官穿的服装还是黑色为主色调,这是秦朝的颜色;汉朝的官名,也一字不改,全部沿袭了;还有秦朝以十月为岁首,也被汉朝沿用如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