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杨广不会知道李密,然而有位大臣知道,不仅知道,而且关心。
这个大臣,正是宇文述。
李密读书多,有计谋,而且言谈举止间有一股逼人的气场。
在宇文述的人生观当中,他觉得一个人能和能成大事的人结下善缘,就相当于在潜力股上投了资,这个投资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声赞许,不用费什么特别大的功夫,也不用什么特别的礼遇,就是让他觉得自己赏识过自己,以后真万一哪天此人飞黄腾达,篡权成功了,还能留自己条活路,甚至善待自己。
宇文述就这点好。
于是,第二天,他找到了李密。
李密此时正在唉声叹气,宇文述为他不值。
宇文述正色,对李密说:“你很聪明,读书又多,前途可谓无量。
可你瞧瞧你现在,竟然为了不能升职当侍卫愁成这样!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放眼天下,哪能在区区一室之内过完一生?”
李密听后,五雷轰顶。
他恨不得满地打滚,号啕大哭,跪在地上猛抽自己两巴掌。
可是他没有,他要控制,控制,再控制。
他知道,宇文述瞧得起自己。
李密心里那叫一个恨啊。
宇文大人这一席话乃是至理名言,怎么没早听到这些话呢?一室之内,绝不可能成就什么英雄;放眼天下,才会傲视群雄!
理想,抱负,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着自己!
站岗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不能。
李密像吸了鸦片烟一样对未来产生了幻觉,他决定离开宫廷。
站岗好歹是国家公务员,有工资,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到老都不会失业。
可是,李密走了。
回家读书。
这是很多人不肯相信的事实,然而,对于一个能沉下心来做出计划的人来说,这样做,比什么都真实。
拜别宇文述和其他同事之后,李密回到长安城的家中。
不得不说,李密是一个神奇的人,他这辈子总能碰见神人,即便是在家门口。
欧阳修曾经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所作文章大多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或许哪天考古学家出版个文章,能够证明《秋声赋》就是在茅房里写的呢。
现代人早已没有那个激情,李密有。
比欧阳修早生四百年的他也有一个传奇,很多人都知道,那叫“牛角挂书”
。
一日,李密外出,正在路上骑牛,边骑牛边看班固同志编写的《汉书》。
正当他沉溺在楚霸王的悲情当中时,忽闻背后三十步外有人喊道:“前边看书的是谁?怎么如此认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