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悲伤的过往】
萧铣是个苦命的孩子。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爹经常摸着他的脖子说:“我现在不行,但是你的曾祖父却很行。”
萧铣就问,我曾祖父是谁?他爹就会不无感慨地说:“是个皇上。”
萧铣说:“哦?皇上?原来我们是姓杨的。”
每当他爹听到这种话后,都会很无奈地对尚处于幼稚期的萧铣说:“你还是好好读书吧,这样才能有出路。”
后来,萧铣知道,原来自己的老爷爷不姓杨,因为朝代也可以换。
他的曾祖父名叫萧察,后梁的一个傀儡皇帝。
萧铣家很清贫,经常不到腊月就吃完口粮,揭不开锅了。
萧铣从小读书,写得一手好字,为了吃饱饭,就以替人抄书为业。
亏得当时富人家也没有打印机,写成的草稿都需要让人誊抄,才让萧铣混上口饭吃。
抄书是一个很无聊的工作,用很工整的字体、很劳累的工作,换来很少的收入。
这些收入也就刚刚够买馒头的。
虽然他有知识有文化,但长时间的困苦生活让萧铣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萧铣花钱很小心,不敢生病,生病也不能吃药。
猛不丁来个花钱的事儿就要求祖宗告老爷地四处去借,还要遭受无数白眼。
那个年头,人都是论出身的,但也是论家世的,出身好,家庭差,也被人笑话。
萧铣酷爱读书。
有人问,你读书那么多,人又有派,为什么不去做官?
萧铣苦笑着推辞道,察才举贤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以为会摊到穷人头上?
大自然就是那么不讲理,她不跟你讲理,她就是道理。
萧铣心里不平衡,那些靠着亲戚朋友而飞黄腾达的没几个人的能力比他强,可他们却比萧铣更得意。
其实萧铣的看法就好比众人挤公交,看到挤上去不让地方的就骂,挤上去之后却又不愿意后边的再上,人都是这样。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二十二岁的萧铣挤上了一趟豪华无人售票车,方向:罗县县令。
原因:姑母成了萧皇后。
这是一件很让人无奈的事情,刚骂完娘,自己就成了昨天骂娘的对象。
可是,萧县令并不很得意,他读书多年,那些成王败寇刘邦项羽的故事早就成了他内心的向往。
到了隋朝末年,事情更是如此。
萧皇后跟萧铣不是不熟,是很不熟,他们压根就没见过面。
虽说萧皇后是自己老姑,但是她却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还自小就进了宫,差不多就是陌生人。
即便是见了面,也不一定能认出彼此,搞不好一说都姓萧,还张口就叫姐姐呢。
不过,就因为这样一个陌生人,萧铣发达了。
他再也不用为了几个馒头和两碗米饭而奋斗了!
萧铣是梁朝的后裔,他小时候时常听旁边的人说朝廷的话坏,经过分析,他认为这是梁朝人对新时代的不满。
萧县令开始盘算着如何寻找出路,这样一个恶心的朝代,总要有一个人起来推翻才好。
不过,他绝对不会当先露头的鸟的。
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一个接一个,有如滔天巨浪,在大隋虚弱的身体上打出雨点般的猛拳。
萧铣知道,自己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怕没人响应。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