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院开辟集贤殿僧一行再造浑天仪
张说反驳,“自古以来,国家无事,帝王就要广修宫殿、贪恋声色。
如今天子,独独礼贤下士、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
陆子之言,何不达也!”
李隆基扑哧笑了,他偏过头去,一脸坏笑地问:“陆坚满脑子装的是什么?”
李隆基对陆友悌(陆坚)刮目相看,这哪里是坚强,简直就是一头倔驴。
李隆基采纳了张说的建议,打造书院,大兴文学。
让我们看看丽正书院的主要成员:
一、秘书监徐坚(不是陆坚)。
其父为一代鸿儒徐齐聃,徐齐聃为唐太宗徐充容(徐惠)的侄子。
《张九龄碑略》中是这么赞赏徐坚的:“皆咨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亹亹然,各得其所。”
很博学、很学术的一个人,通晓古今,才高八斗,真是太棒了。
二、监察御史,鼓城(河北晋县)赵冬曦。
进士及第,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入集贤院修撰、考功员外郎、直学士、中书舍人内供奉。
一再上书主张治国应该用德政,非暴力,久任学士,后为国子祭酒,推动了唐代儒学的发展。
三、太常博士会稽贺知章,字季真,越州会稽(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工部尚书陆象先经常夸他:“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有童真童趣,性情狂放,爱与人痛饮,人称“四明狂客”
,系万古诗狂。
四、张说,简介略。
……
就是这帮人的存在,让李隆基鄙视了陆坚一把(上闻之,重说而薄坚)。
这个决策不能只用“伟大”
来形容,丽正书院成立以后,收藏经典图书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册,本朝学者图书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册,浩瀚如海。
一段日子后,李隆基还是很高兴,见书院群贤毕至,他开了个宴会,发表讲话说,这里群贤集会,就改名叫“集贤殿”
吧!
后世纷纷效仿李隆基和张说搞的这种书院的形式,那么,书院为中国文化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抽几个书院的名单:
白鹿洞书院(宋初书院鼻祖)
石鼓书院(朱熹、文天祥、辛弃疾、王夫之)
岳麓书院(王阳明、东林学派)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