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明象征的第一标志,青铜在早在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就偶然出现了。
黄土高原上渭水上游的甘肃东乡县,有一把铜刀和一些铜块出土。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天下第一铜刀”
是可以砍人的青铜武器。
其实它只是水果刀,长四寸,连切西瓜的刀都算不上。
此后中国大地上的青铜器一直寥寥无几,不能取代石器成为社会的主要工具,最多算是进入了“铜石并用”
时代。
夏朝几乎找不到青铜器,一直到商汤时代,青铜器也才都是小件的规格,铜指环啊、小锥子啊,鱼钩啊,小箭头啊,戈头啊,最大的是个酒杯,也只有十二公分高,数量也极少,总共发现的只有十几件。
到了商朝中期的武丁时代,青铜器的种类、数量、体积明显高涨。
人们找到孔雀石,孔雀石颜色翠绿,晶莹可爱,很扎眼,人们都想把它烧一烧。
它含有氧化铜,烧得时候加入锡石,达到960度而熔化,冒出青白之气——就是所谓“炉火纯青”
,冷却以后颜色发青,于是得到青铜,含有75%的铜,25%的锡。
青铜硬度大、表面光亮,可以做锐利的武器。
延展性也好,可以锤炼成很细很薄的生活器具(比如小勺子)。
青铜工具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建筑、天文、手工业的发展,也为甲骨文书写提供了锐利的“笔”
。
武丁时代,青铜开始渗透进人民生活,做饭有青铜的鼎、鬲、甗、甑;鼎最大,常在一米来高,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大胖子。
盛饭的有簋、盨、豆、罐。
不过这些都限于有钱人家享用。
老百姓还是用陶器的。
说实话用陶器更好,青铜器上面有铜锈,铜锈有毒,用青铜鼎煮肉、用青铜杯喝酒,对身体不好。
工人也用青铜器做工具,斧、锛、凿、锥、锯、铲、耜、钻、鱼钩等等,都是青铜的。
此外,还有车马器、建筑部件,比如青铜的钉子。
人们还铸造铜贝壳作为货币,以补充真贝壳的不足。
生活中,凡可以使用青铜的,几乎都有用青铜制作的。
不过,青铜器影响范围只限在城市,就像现在的计算机还没有深入农村,当时的农具也都是木器、石器、骨器、蚌壳为主,跟四千年前的神农氏没有什么区别。
生与杀是一对矛盾,青铜用于生产的同时也用于杀人。
安阳地区一座坟墓中出土成捆的矛七百多件,足够武装一个城邑。
青铜兵器有戈、矛、钺、短刀,还有少量的戟和大量的青铜箭头。
箭头是一种消耗性的武器,没有足够的青铜储备,是不敢多铸箭头的。
在生与死之间,还有一种界乎二者的状态,那就是醉。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