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防着逐渐壮大起来的楚国的。
汉阳诸姬紧紧地束缚住湖北省西部的楚国,阻遏着楚国的北上与东进,并可随时配合周王朝打击楚国。
汉阳诸姬中,以随国(今湖北随县)最大。
随国也不是陌生的地方,盛产高品质珍珠,成语有“随珠弹雀”
,比喻不识货,拿珍贵的珍珠打鸟,肉包子打狗。
隋文帝杨坚和他老婆孤独皇后在发达之前,曾经在这一带当官,所以后来的杨坚帝国叫“隋朝”
。
既然是这样一块风水宝地,离自己老窝又近,符合窝边草的定义,楚武王自然垂涎不已。
他选了一个随国农业歉收、缺衣少食时期,前来攻打。
这不单是为了占地盘,更重要是突破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的束缚,图谋中原。
随国国君任用收受楚人贿赂的坏蛋前去迎敌,结果被杀得人仰马翻。
随人只好据城固守。
但是楚国缺乏突破后劲,从秭归到随国,漫长的供给线维护起来可不容易,深山大泽,跨江越岩,军资转运很困难。
随国又是大国,不可能一鼓而下。
楚武王不能完全得志,就象一条贪心不足的蛇咬住大象的泥脚,大象笑眯眯地说:你吃啊吃啊,不嫌臭,你就吃。
楚武王吃不动,只好跟随侯和谈。
谈判结果,随国很给楚人面子,愿意当楚国的附庸。
所谓附庸,就像勾践那样伺候吴大王,有美妞,您先泡,有大粪,我先尝。
随国不敢开罪楚国,每年上缴保护费。
收拾了随国这个“汉阳诸姬”
的老大,楚武王命令部将“屈瑕”
铲除其它不入流的汉阳杂草。
这位屈瑕是张飞一样的猛将,他围绞国之战特别值得一提。
屈瑕久围绞国不下,绞国闭门不出,他就搞了一个三十六计的“抛砖引玉”
吸引绞人出来:让士兵们扮作樵夫打柴,吸引绞人来抢。
绞人出城抢了进来,作饭的时候,架起柴禾煮人吃。
第二天,更多的樵夫在山根出现,绞人抢出了甜头,又大开城门,扑上去抓人(就像抓羊那样)。
楚军一声鼓噪,四面合围,歼其有生力量,又尾随败军冲入城门,把绞国端掉。
(当时受技术限制,攻城是件难事,所以尽量诱敌出城决战。
)
猛将屈瑕在汉水沿岸继续开疆拓土,接连攻打巴国(重庆人前身),邓国(河南邓州),郧国(湖北应城),廖国(河南唐河),绞国(湖北郢县西北),州国(湖北监利县),几多混战,捷报频传。
湖北界内、汉水两岸的四流小国纷纷请盟,要求做楚国的尾巴,楚人初步成为湖北省内之霸主(就仿佛齐人此刻正成为山东之霸主)。
对于新占领区,楚武王实行移民政策:把原有的国君一族、卿大夫家族移开,让他们推着小车,带着先进技术,去楚国后方的浙南、闽、赣、黔、滇一带原始森林,砍树。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