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善”
声也被瑟瑟寒风和群众的白眼儿打得七零八落。
看见群众不支持,回到邯郸后的赵武灵王变得唉声叹气。
如果白痴会飞,那赵国的朝堂简直是个飞机场。
赵武灵王向前朝贵臣“肥义”
抱怨道:“我看手底下这班人,真是该宰了!
我真要胡服骑射,他们非用唾沫星子淹死我不可。
见解独到的人,总是被白痴嘲笑,被世俗议论。
老肥啊,你说,在咱们赵国,怎么办点事这么难!”
肥义给赵武灵王打气说:“领导,我听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
您既然觉着对,何必怕天下讥笑?从前大舜也做过这样的改革啊:为了笼络三苗,朝堂上他竟大跳苗人的野性桑巴舞。
大禹治水到达裸国,为了让裸人配合治水,他也脱光了前去谈判。
大禹脱光了不是为了好玩儿或者扮酷,而是成就治水的大功,大舜大跳桑巴舞不是下流,未来准备灭苗。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愚蠢的人啊,人家都大功告成了,他还搞不懂为什么告成。
聪明的人呢,事态未萌发之前,就想好解决对策啦。
所以您没必要跟他们讨论。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我看您就这么办吧。
立刻下令吧!”
“好!
哪怕举世之人都要笑话我,我也豁出去把白貂尾巴插在脑后啦,只要最后胡地、中山能归我所有,他们爱怎么笑话我,就笑话我吧!”
于是,赵武灵王硬着头皮,不怕被国内和国际诸侯笑话,颁布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胡服令”
:要求政府机关干部全体、功臣贵戚、全军指挥员、战斗员(但不包括老百姓)像胡人同志学习,穿胡人衣裳。
轰轰烈烈、惊世骇俗的胡服运动展开了。
拖泥带水的深衣不能要了,官员和士兵们都改穿短的上衣,下摆仅到胯下。
下身则是“中原博雅君子所一贯看不起的、胡人的、现代化的裤子”
(这种裤子根据出土照片看,下边细,上边肥,大裆、窄脚,有点类似九十年代的老板裤,当时老板爱穿,现正在民工圈内流行)。
脑袋上也要改,赵武灵王以身作则,首先戴上胡人的王冠:顶上装饰了黄金的小蝉,两耳垂下两条貂鼠尾直达胸前。
这是最尊贵的胡冠,胡人喜欢蝉,这金黄色的小家伙常在出土物中作为饰品主题。
因为有金蝉和貂尾,所以叫“貂蝉冠”
,基本上就是戏台上“韩昌韩延寿”
的帽子。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