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是老大不愿意跟齐国复合的,刚刚被五国屯兵攻打,齐人又要违背我的意愿吞下宋国这块大肉,我干吗要和齐。
但是秦国目前正有攻打山西中部的安邑(夏县)计划,那里是魏国迁都大梁前的都城。
秦国欲攻安邑,怕齐人干涉来救,于是愿意短期与齐妥协。
经过齐国使者的沟通,秦昭王宣布同意齐人攻宋,作为交换条件,齐国必须默许秦人攻安邑。
秦昭王说:“宋康王无道,在更年期期间用木头刻写寡人,射寡人之面。
寡人地绝兵远(路远够不着),不能攻之,请齐国代寡人攻打吧。”
不过秦昭王已经做好准备,一旦齐人灭宋、自己吞安邑之后,就跟齐人翻脸,讨伐齐国的吞宋之罪,大举伐齐。
秦昭王虽然年轻,也是心思深刻、诡计多端啊。
可是,当韩珉带动齐军,真的开始第三次大举攻宋,宋国岌岌可危的时候,秦昭王还是忍不住了,心疼宋国这块肥肉要被齐国独吃了,于是到处发牢骚:“韩珉这家伙真不是东西,作为我的好朋友,居然攻我所甚爱!”
其实,那不是你事先默许的吗?
苏秦立刻亲自游说秦昭王,阻止他变卦,苏秦说:“韩珉其实是替您着想啊。
韩珉灭宋,魏国必然恐惧,它一恐惧,必然向西求救于您。
您不费一兵,不杀一人,安安稳稳就可以割占它的安邑。
这不是韩珉献给您的致敬礼吗?”
接着,苏秦阐述了齐秦东西交好,是各自应该奉行的基本国际关系原则,苏秦说:“普天下的说客,都想离间秦齐之交。
那些坐着马车伏轼西驰的人,没有一个号称自己跟齐国关系好;那些伏轼东驰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秦人的铁哥们。
他们都不欲齐、秦结合。
为什么呢?齐秦对峙,对中间弱国有利。
齐、秦结合,必图晋、楚。
中间弱国就完蛋了。
所以,当今之计,在于齐秦结合,才能最好地扩大各自利益,瓜分天下。”
苏秦说的秦齐结好,也是苟且暂时的,以安全促成齐国灭宋为时间截点。
经过苏秦的宽慰,秦昭王不牢骚了,立刻分兵两路,前去攻打魏国在山西的旧都安邑。
可是魏国人胆子小,一看老秦来打,腿就软了,打算主动让出安邑,求得自己在中原的平静。
这可不是好事,一旦秦人简单办个手续就能拿到安邑,何必以默许齐人攻宋作为获得安邑的交换条件呢,势必将不再默许齐人攻宋,那齐泯王攻宋就难办了,一旦齐泯王攻宋不成,不能自我消耗以及激化天下诸侯反齐,扁担歌第三乐章不就落空了吗。
唉!
公元前三世纪初期这一段,国际事态之变幻,真是急剧莫测,处置之棘手,真是极费心机啊!
弄明白都不容易,更惶谈纵横其中了。
当然,也更衬托出苏秦外交艺术的高超深邃。
他立刻赶奔魏国大梁,亲自阻止魏昭王与秦人讲和,不让魏国献出安邑。
苏秦说:“秦昭王刚刚教导我们齐国说,请你们强力攻打宋国,宋国即便讲和,献出土地,你们也不要心软,拿了土地,继续强兵进攻它,直到吞灭它算了。
秦人一贯就是这样刚柔两手并用的,如虎如狼。
我的意思是说,你们魏人不要指望通过献地就能讨好和阻止秦人的进攻。
从他对宋国的态度上就能推测出这个:您献了地以后,秦人还会继续用武力进攻你的。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