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争辩道:“这种小事也要经过大汗同意吗?”
皇太极反问:“你觉得呢?”
阿济格:“反正事情都已经做了,你说该咋办吧?”
皇太极:“不尊重我是要付出代价的,算了,你别当这个镶白旗的旗主,让给你弟弟多尔衮算了。”
你看,皇太极多聪明的一个人,故意给多尔衮兄弟制造矛盾。
阿济格年纪大了,不好掌控,解除他的权力,让多尔衮负责,操纵起来特别方便。
原来,皇太极是想拉拢多尔衮和多铎,让他们变成自己的棋子,对付其他几个旗的旗主,等利用成功后,多尔衮、多铎也长大了,那时正好可以收拾这两个棋子。
多尔衮人生之路就这么化险为夷了,但是在皇太极手下生存那绝对是一项技术活,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倒多尔衮。
多尔衮挺过来了。
就这样,多尔衮成为了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到了后来,皇太极甚至都离不开这个人了。
经过时间的淘洗,在皇太极的文臣武将中,多尔衮排名第三,前面两个分别是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两人资格是相当老的,比多尔衮大上几十岁。
由此可以想象得出,多尔衮的能力有多强。
皇太极封他为睿亲王,等于是承认,在我们满洲国,除了我最聪明,就是你了。
权力男人
多尔衮除了是一个战争的好手,也是一个管理高手。
皇太极设立六部后,为了挑选一个吏部尚书,伤透了脑筋。
他选来选去,最后还是不得不让多尔衮担任这个职位。
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部长,主持官员的任免。
所有官员都要经过多尔衮的首肯,才能上任,这就是为什么多尔衮在第二次汗位争夺大会上说话底气那么足,人家是有群众基础的。
手中掌握大权后,多尔衮自然会对那些曾经伤害过,得罪过自己的人动手。
多尔衮最恨谁?自然是皇太极和豪格,但皇太极是最高领导,是多尔衮的保护人,你多尔衮不可能对皇太极有什么不友好的举动。
多尔衮也不敢动豪格,这可是皇太极的长子。
多尔衮只能对付那些皇太极看不顺眼的人,皇太极看谁不顺眼?
皇太极看不顺眼的人实在太多了,代善是首当其冲的。
正好,多尔衮对代善也非常有意见,当时你要是支持我老妈的话,我老妈也不至于死了,现在我哥仨也不至于活得这么艰难。
怎么整代善呢?要整死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打压他还是可以的。
这不,机会就来了。
满洲人是马上民族,长年累月在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是有风险的,总是会死人。
所以,满洲人一般会用投降的人补充那些在战场上不小心挂了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清军不断壮大。
但是这个投降的人也有先后之分,先投降的称为“旧满洲”
,后投降的称为“伊彻满洲”
。
旧满洲比伊彻满洲享受的待遇要好,连投降都论资排辈,许多后投降的人就不满了,什么世道啊,难道投降也分先后?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