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行辕。
书房里空气似乎凝固,李鸿章靠在椅子上,伸手轻轻的砸着额头。
盛宣怀进来的时候,轻轻咳嗽一声,见李鸿章睁开眼睛,这才上前轻轻的唤了一声:“大人。”
李鸿章的日子最近有点难过,法国人再开战端,福州水师覆灭。
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大臣,纷纷上书,矛头所指着李鸿章也。
尤其是左宗棠直言:“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和平的幻想破灭了,此刻的李鸿章一时成了千夫所指,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唯一令李鸿章感到庆幸的是,两宫之中,并没有拿李鸿章大作李代桃僵的文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丝毫没有因为中法之战,产生任何的松动。
“荇荪啊!
皇恩浩荡啊!”
李鸿章坐直了身子,轻轻的一声感慨。
盛宣怀默默的上前,伸手摸了一下桌子上的茶杯,扭头朝后面喊:“来人啊,大人的茶都凉了。”
“荇荪,不用了,老夫不让他们进来打扰。”
李鸿章摇了摇手,盛宣怀连忙示意进来的丫鬟出去,恭敬的站在李鸿章身边。
“大人着急要见荇荪,不知所为何事?”
“朝廷下喻了,琴轩被革职了,老夫在太后面前争来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朝廷准了张之洞的折子,电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眼下这西南军务,恐怕琴轩已经说不上话了。
前些日子,张之洞和左宗棠联名上了道折子,提出朝廷不可过分依赖淮军,应编练新军。
这是要借机挖老夫的祖坟啊!”
李鸿章一声长叹,要是李鸿章知道,编练新军这个主意,是沈从云在和左宗棠谈话的时候提出来的主张,恐怕扒了沈从云的皮的心都有了。
“两宫的意思如何?”
盛宣怀心里也是猛的一颤,李鸿章靠淮军起家的,满人对汉人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即依赖又防备,从曾国藩裁减湘军以求减朝廷的猜忌之心,就能看的非常清楚了。
朝廷真的要编练新军,其意义就不仅仅的表面上那么简单了。
“折子让皇上留中了,翁同和倒是赞同这个主张的。
太后的意思是,等中法之间的纠纷结束了,在议此事。”
李鸿章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