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一章 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第2页)
🎁美女直播

在明朝,朝鲜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国,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对明作战失败,缺少银两,就先易后难,派大将阿敏攻下了朝鲜(打朝鲜不用攻山海关),从此朝鲜成为八旗军的后勤供应基地,粮食可能不管饱,但人参随便拿。

你想没事就喝个参汤的军队打仗有多猛。

就这样,八旗一边流鼻血一边砍敌人,一路杀进山海关。

大清建立后,朝鲜自然而然沦为大清藩属国(虽然他们一直很想念明朝)。

所谓藩属国,有点类似于被老大保护的老二的意思。

朝鲜只有“国王”

,而没有“皇帝”

,因为他们的“皇帝”

就是大清皇帝,使用的年号也是大清的年号。

而朝鲜国王在级别上只相当于大清国的亲王。

由于这个原因,朝鲜国王的王宫和老百姓的民居都必须修得比清国的矮小。

我们知道如今大韩民国的国旗是太极旗,实际上当年朝鲜人设计国旗时,清国依据自己的国旗是黄龙旗,给朝鲜的指导方案是——蟒旗(蟒是一种在地上爬的龙)。

朝鲜人终于有想法了:大家都是做龙的,你们在天上飞,我们在地上爬,娘的这版本差得也太大了吧,于是就改成了太极旗。

顺便说一句,当时大清的藩属国并不只有朝鲜,除了北面的沙俄和东面的日本,与清国相邻的国家几乎全是它的藩属国,从南到西还有:安南(越南)、缅甸、暹罗(泰国)、苏禄(菲律宾)、南掌(老挝)、尼泊尔、锡金、不丹……这是一种以“天朝上国”

为中心的封贡体系,即使在1840年以后,这些国家被西方强国占领,沦为殖民地,但它们仍然恭敬天朝,坚持向清国进贡。

朝鲜这个国家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一直比较穷(与当年皇太极抢得太狠有关),当时他们的一品大员出门也是有车的,不过,是一种十分轻便和省油的车——独轮车。

这种待遇,也就跟当时清国东北地区回娘家的小媳妇一个级别。

而朝鲜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军队,他们一直指望大清解决国防,干脆就省了军费。

对于朝鲜来说,除了穷,其实这也是没办法,大清太强大,东北又是清朝廷的“龙兴之地”

,清国从来就不允许朝鲜拥有能够威胁到龙脉安全的军事实力,所以你们也就不要有什么军队。

大家都知道,穷则思变,还有一个成语叫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事实证明朝鲜这个“小弟”

当得极不安稳。

后来他们发现另一个邻居——日本渐渐有了新老大的风范,而日本也一直注意培养在朝鲜的势力,比如朝鲜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就是跟日本签的,于是朝鲜朝廷内部迅速分化成两派。

一派比较守旧,坚持亲近天朝——清国,认为永远跟着大哥走,永远有馍吃,他们因此被称作事大党(以小事大,出自《孟子》),也就是实际上的亲华派;另一派偷偷摸摸接受日本人给的好处,认为跟着这个大哥混不仅有馍吃,说不定还能喝上紫菜蛋花汤,他们自认为比较开化,因此叫做开化党(亲日派)。

不难发现,事大党和开化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属于见面就是问候你亲妈转身就飞起一脚的那种,所以他们当时是带着板砖去上班的(有史料记录),王宫里一言不合就开始拍砖,抄起家伙打破头的事情每隔两三年就要来一次。

正是在袁世凯同学找到工作的第二年(1882年),矛盾又爆发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朝鲜首都汉城,被事大党挑唆的百姓活活打死了十几名日本人,然后他们闯入日本公使馆,见人就砍。

几名日本使馆工作人员做了刀下之鬼,而开化党也不是好惹的,在日本从国内派兵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反击,于是全国一片混乱,到处是打砸抢烧,还有一群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影响社会稳定,此事不得不惊动天朝。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