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恩海的招供,他是在19日下午四五点钟拿到“看到洋人,格杀勿论”
命令的,奕劻为什么要下令给恩海这一队?因为恩海他们正在使馆区外巡逻,而奕劻为什么要下令?因为慈禧刚刚给使馆区下过“最后通牒”
。
要把使馆区里的人变成天津前线的“人质”
,就必须先把他们控制在使馆区,特别是对于使馆区里的正规军——“使馆卫队”
,更需要严密掌控,不能让他们走出使馆区,因此,在武卫军中军之后,又加派了神机营进行巡逻。
也就是说,奕劻给神机营的命令很可能就是为了实现慈禧“人质牌”
的意图,他很可能是奉慈禧之命。
看来这个老狐狸在朝堂上不说话,任凭端王集团嚣张,背地里还是要为慈禧卖命的,此人真是名副其实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仙王爷”
。
当然,奕劻的“谋杀”
并不是针对克林德本人,而是针对任何走出使馆区的洋人。
但无论是慈禧还是奕劻都没有想到的是,“使馆卫队”
的士兵没有走出使馆区,作为公使的克林德倒自己出来了。
如此一来,当时总理衙门的报告克林德死于恩海“正当防卫”
和德国方面的报告克林德死于“谋杀”
,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双方各有侧重,各自回避了对己方不利的那一部分事实。
说克林德死于“谋杀”
,并不是说这位公使大人就是完全无辜的,在现场他挑起了事端,对他本人的死要负有极大的责任。
而使馆区方面也责任难逃,从杉山彬到克林德,外交人员在大清首都连续被杀确实是世界文明史上少有的灾难,但说到底这都是“使馆卫队”
进京激发动乱局势的结果。
“使馆卫队”
进京时,萨拉?康戈尔就在家信中写道:“外国部队在一个国家的首都驻军真是一个罕见而可悲的景象。
我们能真正意识到这种情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至于那张“神奇的报纸”
,它报道的其实是克林德“死于拳匪之手”
。
6月10日之后,使馆区与外界的电报联系断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英文媒体对使馆区的报道就只能靠捕风捉影了,而克林德的好勇斗狠是众所周知的,在“猎取拳民行动”
中他是杀掉拳民最多的公使,《北华捷报》的报道既是巧合,其实也预言了克林德本人宿命的某种“必然”
推论。
1900年12月31日,东单,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恩海被德军执行枪决。
克林德的尸体后来被德国远征军运回了德国国内,下葬于明斯特中央公墓,而恩海的人头据说也被运回了德国,以示德国人的严谨。
原有的东单牌楼被拆除,重新修建了纪念克林德的四柱型的汉白玉“克林德碑”
。
“50码外,集贸市场照常进行,在饭铺吃饭的清国人不愿意中断他们的进食,一个说书人在讲他荒诞不经的故事,他吸引的听众要比恩海受刑吸引的观众多得多。”
(瓦德西:《拳乱笔记》)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