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夷鬼奴丁日昌-《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

第二节 制夷鬼奴丁日昌(第2页)
🎁美女直播

开工之前,他既不向官府申请,也不请示英国领事,而是自己甩开膀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沿着川沙厅(今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口金塘灯塔间偷偷摸摸建起了一条专用电报线路,长达21公里,光是电线杆就立了227根。

那时候洋人嚣张,寻常百姓见了都绕着走;而官府的人呢?他们一见这些工人有持无恐地当道挖坑载杆扯线,以为必有后台,也不敢上前询问,谁也没想到是洋鬼子偷偷上马的项目。

结果民不究,官不查,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就这样生生被胆大包天的雷诺给建起来了。

雷诺是个洋人,不曾想到为自己算上一命。

他不知道就在自己架线的同时,一位本来在南京“遇缺即补”

的道员已经领了苏松太道的职衔,悄然赴沪了。

而这一位道员,将会是他命中的一位大克星。

电报线建成之初,利富洋行掌情报先机,屡屡得手。

雷诺铺线有功,大是春风得意,不免有些头脑发昏。

别人每每恭维几句,他免不了吹嘘几句电报的功劳,一来二去,利富洋行私设电报的事就传到了那位新任苏松太道的耳朵里。

其实雷诺也不十分怕官府知道自己私建电报。

反正线路已是既成事实,只消喂些银子,拿着英国的威名吓唬一番,那些胆小庸碌的中国官员谁还敢追究?

可惜他这一次如意算盘打错了。

这一位太道,不是凡人,却是个晚清官场上出了名的辣手刺头、洋务派的山岳之镇——丁日昌。

丁日昌是个天生的耿直汉,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他20岁那年考中秀才,补了一个廪生。

按照道理,廪生应该是由朝廷供养,可当地官员手握钱粮就是不发。

丁日昌气急了,一个人跑到县衙门口击鼓大骂:“青天白日,饿死廪生!”

直骂得县太爷缩在后堂不敢出来,其个性可想而知。

等到后来涉足官场,他作风不改,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上条陈整顿吏治。

在安徽也上、在上海也上、在福建也上,汰虚去冗毫不手软,贪官污吏一个也不放过,搞得“官不聊生”

,称得上是晚清官僚里少有的能员。

以至于连慈禧太后都不得不感叹:“尔在江苏,官场虽恨你,然百姓却感激尔,我也知道。”

据说丁日昌在福建去职以后,福建巡抚王凯泰有一次请假回籍,路上看到一个流氓端着一碗红糖水,故意等着人撞翻,然后强行讹诈。

旁边一个老人摇头叹息:“若丁抚台在此,尔何敢如此!”

丁日昌为人正派,作风强硬,理所当然地招致了其他颟顸官员的排斥。

那些官员面上不敢说什么,私下里都骂他是“丁鬼奴”

这个外号是有原因的,因为丁除了会内治以外,还熟悉洋务,跟江南造船厂等洋务企业渊源颇深,经常跟洋人打交道。

恭亲王奕?就因为支持洋务,被人骂成是鬼子六,这次丁日昌更惨,连鬼子都算不上,只是一个鬼奴。

可惜这个外号完全名不副实——这个“丁鬼奴”

非但不是洋鬼子的奴仆,恰好相反,他最擅长收拾洋鬼子,专克外国人。

他甫一就任苏松太道,就先干了件大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