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拉开灭亡六国的序幕以后,长剑直指,所向披靡,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楚、燕,一个个烟消云散。
现在,秦国的大军将面对着最后一个对手——齐国。
齐国疆域辽阔,在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仅次于楚国。
齐国因为不和秦国接壤,又受惠于秦国的“远交近攻”
策略,长期休养生息,几十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所以,当秦国的大军攻入齐国的时候,齐国还有上千里的土地,数十万的雄兵,但是,秦王嬴政的收官之战几乎不费一兵一卒。
被困的鸟兽尚且作生死的最后挣扎,为什么齐国这样一个国家,在秦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仗都没打,就举国投降了呢?
秦兵长驱直入齐王不战而降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掉燕国,率领秦军自北向南攻入齐国。
齐王田建看到韩、赵、魏、楚、燕五国全部灭亡,如今秦军又兵临齐国,顿时慌作一团。
田建继位四十四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棘手的问题。
要抵抗,几十年未做任何准备;不抵抗,只能束手就擒。
正当齐王田建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秦王嬴政的使者来到了齐国都城临淄。
田建认为,如果秦王嬴政真想灭掉齐国,还会派使者来吗?肯定不会。
既然派来了使者,局势肯定有了转机,难道自己几十年事奉秦国真的有结果了?
于是,齐国都城临淄的王宫里举行了一场特别隆重的仪式,齐王田建接见了来自秦国的使者。
秦国使者对齐王田建说,只要齐王愿意投降,秦国就准备拿五百里地,让田建做一个封君。
田建听后,大是兴奋。
五国相继灭亡,五国国君非死即囚,唯独自己还能捞个封君当当,这个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
于是,齐王田建立即爽快地答应了秦使的要求,下令举国投降。
这一年是秦王政二十六年。
从秦王政十七年嬴政派内史腾攻韩,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到齐王田建举国投降,秦王尽并天下,正好用了十年的时间。
齐王田建一到秦国,秦王嬴政就把他安置在共地(今河南辉县)的一片松柏林间,断绝对他的一切食物供应,齐王田建最后竟然活活饿死在林子里(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
在齐王田建的投降政策下,齐国军民都放弃了武装,“秦兵入临淄,民莫敢格者”
。
百姓看着秦兵进驻都城,没有人敢抵抗。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地接管了齐国。
在被秦王嬴政灭亡的六国之中,赵国抵抗秦国最为顽强,因为赵国名将辈出:赵奢有大败秦军的阏与之战,廉颇在长平之战中让秦国名将白起头疼得不得不用反间计,李牧在赵国败亡之际仍然能够大败秦军,最后秦国也不得不用反间计除掉他。
六国之中,燕国是比较弱的,但是,燕国还派荆轲去刺了一下秦王,不管怎么样,它还挣扎了一下。
齐国则是伸出脖子等着挨人家一刀,不战而降,被灭得最为窝囊。
齐国的灭亡虽然窝囊,但齐国的历史可并不窝囊。
齐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齐国是周王朝分封诸侯的时候最早分封的国家之一,地处今天山东省的东北部,是个沿海国家,有鱼盐之利,物产丰富。
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不战而降呢?
让我们翻开《史记·齐世家》,从齐国的兴衰历程中,也许能找到历史的一丝脉络。
齐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姜太公;齐国还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国力迅速强盛。
“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枉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就是齐国强盛时期的写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