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尉真的舍得把自家的学问教给百姓?”
李勇打趣的问。
他对赵嘉仁这个建议倒是没想太多。
自打看了老师的信,又实际操作阻止赵嘉仁的考评。
现在李勇不再有那么多想法,单纯靠他的能力阻挡不了赵嘉仁获得‘优’等考评。
当下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赵嘉仁。
赵嘉仁正色答道:“期待这等需要事前花很大力气,辛苦很久后才能起效的事,往往是一厢情愿。
若是百姓真的想学,他们自然就会去学。
若是他们不想学,教了之后也没用。
对于百姓来讲,他们才不会做看不到好处的事情。”
李勇重重点头,然后叹道:“以前还有劝农使,专门劝告百姓重农桑。
可到了本朝之后,劝农使逐渐式微,到现在已经不用这个差事。
愿意上进的自然上进,不愿意上进的,怎么劝都没用。”
“另外,我大哥想试试在县里的公地上种种菊花。
看看明年能不能拉出去卖点钱。
我们到了福州,见到有人卖花茶。”
赵嘉仁跟了一句。
李勇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原来如此’的嘲讽表情。
赵嘉仁脸上一副不为所动的表情,他继续说道:“县里公地都是荒山。
沤肥需要草,百姓们割了草,顺道种点菊花。
能成自然好,不成就不成。
至少我大哥出钱,百姓多些收入,县里的盗匪也能少些。”
终于抓到了赵嘉仁的软脚!
李勇最初欢喜的想。
正在想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敲打一下赵嘉仁,李勇又觉得自己的冲动消退下去。
不是他想放过赵嘉仁,而是磨勘实在是让李勇有些吃不消。
大宋朝的磨勘不是玩笑,每地上一年的数据都会作为下一年的基数。
特别是同一名官员的三年任期更是如此。
去年的时候风调雨顺,今年的日子看着也不错。
这对于官员的压力反倒更大。
若是想继续考评优等,李勇就得拿出更‘靓丽’的成绩。
不是嘴吹的那种,而是实际缴纳的粮食与税收都得提高才行。
为了政绩刮地三尺的事情李勇也不敢干,大宋朝分权非常厉害。
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差事,考评官员的不是长官,而是吏部。
李勇敢刮地三尺,赵嘉仁就有举发的权力。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