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鏖战》

1(第2页)
🎁美女直播

从昕昕中学与教堂比邻而居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当初艾来沃来徐州的主要目的还是传教,只不过穿了个马甲更名正言顺而已。

但昕昕中学的创办以及后来的蓬勃发展,的确给徐州城带来了些许现代文明的气息。

这所按西方模式创办并运行的新式学校,在徐州城颇受欢迎。

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殷实家庭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昕昕中学,杨云枫和蔡云邈的父母也不例外。

现在,他们两人已经读到高中二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

杨云枫家不在徐州城,而是来自江苏“北大门”

的宿北县。

杨云枫能来繁华的徐州城读书,离不开他二舅孔清源的支持。

孔清源在徐州的生意做得不错,所以极力建议姐姐和姐夫送外甥到徐州城读中学。

与杨云枫不同,蔡云邈是本地人,家住徐州东北韩桥煤矿。

几年前杨云枫初到昕昕中学,第一个认识的就是蔡云邈。

因名字中都有个“云”

字,也都喜欢打篮球,两人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假期里,蔡云邈带着杨云枫登上云龙山顶招鹤亭,临栏远眺,古老彭城的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蔡云邈吟诵起苏轼《放鹤亭记》中的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后,用手指着山脚下告诉杨云枫,九里山在什么地方,石狗湖在什么地方,还有戏马台、道台衙门、燕子楼在什么方位……

朝夕相处中,杨云枫知道了蔡云邈的父亲是一名矿工,成年累月下井采煤,艰辛地养活一家老小。

蔡云邈还告诉杨云枫,韩桥煤矿集聚着成千上万讨生活的矿工,奴隶般辛苦劳作却仍难养家糊口。

他们曾经像一盘散沙,各顾各儿。

但现在不一样了,在中共地下党组织下成立了煤矿工会,矿工们拧成一股绳与煤矿主斗争。

工会还悄悄办起了夜校,教大家识字学文化,矿工们不但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还能算清每个月矿主从自己身上攫取了多少血汗钱。

蔡云邈的父亲上过夜校之后,不但铁了心供大儿子上学,还变卖所有值钱的家当,托人让大儿子进了昕昕中学。

“云枫哥,你们也才下课?”

杨云枫和蔡云邈两人正走着,忽听到旁边有人喊。

杨云枫扭头一看,是表弟孔汉文。

杨云枫和孔汉文两人的老家虽然隔着一条河,相距不远,但却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杨云枫是宿北人,而孔汉文却是邳县人。

孔汉文是杨云枫二舅孔清源的长子,七八年前孔清源在徐州盘了个棉布店,就把家人从乡下接到了徐州城里。

孔汉文比杨云枫小一岁,正在读高中一年级。

“云邈哥好!”

汉文也认识蔡云邈,走近之后,主动打了招呼。

“汉文,走,我们一起去食堂。”

杨云枫搂住了表弟汉文的肩膀。

孔汉文不住校,但由于离家比较远,中午在学校吃饭。

饭点上,表兄弟两人谁先到就等着另外一个人,经常坐在一起聊东谈西。

在食堂里,三人各自买好饭,围坐在了一起。

“云邈,时间过得真快呀,再过两个月就要毕业了,今后有什么打算,你想过没有?”

杨云枫掀起了话头。

“你平时挺有主见的,先说说你怎么想的?”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