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玩家-《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

第五章 大玩家(第2页)
🎁美女直播

这些诀窍中有两点比较关键:一是时时刻刻都要保存实力;二是根据时势需要,随时随地“择良木而栖”

蒋介石发表那通杀气腾腾的训话,毫无疑问是想驱使杂牌们不惜血本地为他卖命,可这也正好触犯了杂牌军“保存实力”

的禁忌,难怪要引起不满。

事实上,在中原大战初期,阎、冯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些杂牌军的拉拢。

徐源泉、王金钰、杨虎城等杂牌军头也没有从根本上放弃脚踏两条船的打算,他们均与阎、冯保持着信使往还,同时对战场形势抱着观望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哪有人肯为老蒋出死力打硬仗?

蒋介石对此其实了然于心。

他的参谋处在阵中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述:“冯逆(冯玉祥)对王金钰、徐源泉等勾结煽惑,但奸谋迄未得逞。”

“奸谋迄未得逞”

,不等于没有得逞的可能性,而且就算他们不倒戈相向,若是始终出工不出力,给你来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也够麻烦的。

于是,如何驾驭控制这些杂牌军队,使其不被对方所收买利用,而为自己效命疆场,便成为蒋介石在战争之初就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情最后归结到究竟由谁来当第三军团的总指挥,蒋介石决定选择何成浚。

何成浚是湖北人,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从辛亥起就领兵打仗,但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算出众,以致还让蒋介石产生了鄂籍将领都不善于打仗的印象,并下达手谕:“选将,慎用鄂人!”

何成浚考取过文秀才,并在张之洞经办的书院肄业,受到张之洞的赏识,并被保送至日本留学。

按照这一金光闪闪的履历,他至少也能混成一个“儒将”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何成浚不爱读书,也从不研究稍微深刻一些的时政问题,甚至他连看报刊都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过。

不读书,肚里自然就无货。

据何成浚曾经的幕僚回忆,他竟然从未见何成浚能够在公众场合发表一篇有条有理的演说。

为将一般,为政似乎也只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何成浚长时间在湖北任职,并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因此最喜欢别人称他为“湖北家长”

,然而他在湖北也没有做出过太多让人称道的政绩。

众所周知,蒋介石比阎、冯更重视政治型幕僚的选用,幕府中高手云集,且不说黄郛、杨永泰的深谋远虑,钱昌照、张群在政经、外交方面的专业才能,就是陈布雷的笔、吴稚晖的嘴,也足以让一般人望而却步。

在这个圈子里,何成浚若是真的一无所能,早就靠边站了。

他能够始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正是缘于有一套人所不及的特殊本领。

孟尝君之风

民国初年,天津人孙洪伊在北方政界颇有影响。

后来他加入了同盟会后,通过罗致一部分人而形成一派力量,称为“小孙派”

,与南方孙中山的“大孙派”

比肩而立。

把孙洪伊拉进同盟会的就是何成浚。

何成浚因此在同盟会内名声大噪,并受到黄兴等人的信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军政部部长,何成浚是陆军部副官长。

也就从这时候开始,他超常的社交能力逐渐为人所熟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