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刚刚度过了一个难挨的冬天,几十万人在寒冷和饥饿中殒命。
这条穿越冰湖又微不足道的补给线本来就无法供应城市所需,同时却还要用来疏散列宁格勒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对苏联的战时经济至关重要。
从1942年1月到6月,德军在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202]的集团军群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蠢蠢欲动。
德军没有能够对抗苏军T–34中型坦克的武器,这种坦克能在冰冻的沼泽上行进。
德军暂时后退,等到天气好转后,德军再次对苏军突破防线的位置发起进攻,并且把苏军封在了一个“口袋”
里。
此时,苏军的阵地沼泽遍地,蚊虫肆虐。
他们的指挥官安德烈·弗拉索夫本来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但直到最后一刻才被调来指挥部队。
他的到来对形势毫无益处,弗拉索夫只能在一片混乱中枯坐泥潭。
到了6月25日,弗拉索夫已经损失了6万名士兵。
最后,他自己也被德国人俘虏。
后来,弗拉索夫为德国法西斯效力,推动苏联解放运动,战后被苏联处死。
苏军在克里米亚面临着更大的灾难。
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海岸的海军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被围,驻扎在东海岸的苏联红军要为塞瓦斯托波尔解围。
结果,从2月到4月,苏军拙劣的指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德军掌握了制空权,把苏军的供给船炸得一塌糊涂。
5月8日,克里米亚的德国陆军第十一集团军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发起了一次精心准备的战役来肃清刻赤半岛上的苏军。
这意味着两军将正面交锋,德军的巧妙布置使苏军的主力放错了位置,随后全部被俘。
这一仗,德军俘虏了17万人,缴获了258辆坦克和1100门火炮。
1942年6月,在持续一个月的军事行动中,德军进一步攻取了已经成为瓦砾的塞瓦斯托波尔,俘虏了9.5万名士兵。
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和英军丢掉图卜鲁格发生在同一天。
可是,最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东部战线有很多水面宽阔、绵延千里的大河。
第聂伯河的河道在基辅一带向东南方偏折,然后拐了一个大弯注入黑海。
北顿涅茨河流经哈尔科夫,然后注入顿涅茨河,接着河道也向东南方拐了一个大弯。
顿河也是这样,河道向东南方向拐弯后,在罗斯托夫处注入亚速海。
再往西就是伟大的伏尔加河,它最终注入了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
在1月的进攻中,苏联红军已经在顿涅茨河对岸的伊久姆建立了一处桥头堡,哈尔科夫和联通它的铁路距离顿涅茨河只有65公里远。
如果要展开蓝色行动,就需要清理伊久姆突出部的苏军。
让形势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在3月,苏军又在伊久姆以北的顿涅茨河沿岸建立了另一处桥头堡,不过规模较小。
斯大林催促他的前线指挥官谢苗·铁木辛哥展开一项大规模的攻势。
于是,铁木辛哥率领54万人、12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900架飞机在伊久姆突出部的最前端继续向前进攻。
他们的目标是“夺取第聂伯河沿岸的重要交叉点”
,那里位于哈尔科夫西南方约200公里处。
对此攻势,德军做了大胆的回应,放手让铁木辛哥向前推进。
随后,克莱斯特的装甲集团军在整整一个航空联队(500架飞机)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在苏军的大后方向苏军发起了攻击。
铁木辛哥减缓了对哈尔科夫的攻势,在5月22日至23日被德军包围。
5月26日,苏军油料消耗殆尽,只能投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