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宗乘上了入关的列车。
东北军离开了奉天。
雪野在杨宗眼前飞驰而过,雪野上残破的村庄毫无生气,雪野上逃难的人们,呼爹唤儿艰难地在雪野上挣扎着。
杨宗的目光眺着远方,远方仍是一片灰白,阴云低垂着,有三两只麻雀不安地飞过。
杨宗不知关内该是一番什么景象,那里还下雪吗?想到这儿,心里多了一种惆怅。
整个列车上的兵士们也都沉默着,只有列车撞击铁轨的轰鸣声,充塞这空寂的静寞。
杨宗那一年离开大金沟来到奉天,奉天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东北军们的身影。
杨宗离开大金沟出来上学,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想让自己开开眼界。
杨宗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青年学生的爱国情绪也空前的高涨,一时间,从军成为一时风尚。
中学毕业后,杨宗和其他青年学生一样,报考了东北军的“讲武堂”
。
讲武堂毕业后,他当上了一名东北军的见习排长。
一次张作霖到营地巡视,兵士们荷枪实弹接受大帅的检阅,大帅的三套马车威风凛凛,在队伍前驶过,杨宗看到了大帅脸上的孤傲和自得。
杨宗那一瞬间,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大帅的马队缓缓地在队伍的眼前驶过,这时,杨宗看见一支枪管在慢慢抬起,随着马车上大帅的身影而左右移动。
他意识到什么,没有来得及多想,他挥手臂抬起了那支枪。
枪响了,一串子弹呼啸叫着蹿上了天空。
队伍骚动了,企图向大帅射击的士兵,当场被乱枪打死。
也就从那一次,张大帅把他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当了一名贴身侍卫。
大帅被炸,他九死一生逃出来。
少帅出山,他想,也许东北军会和日本人有一场恶战。
那些日子,日本人在奉天郊外圈定的地界里,整日里舞刀弄枪,操练兵卒,然而日子依旧平静。
杨宗的心里莫名地竟有些失落。
少帅出山后,很快委任他为少帅警卫营的少校营长。
当了营长的杨宗,眼前的世界开阔了许多。
这时,他有些瞧不起大金沟父亲土财主似的生活了。
直到这一刻,他似乎才明白了生活的目的,出人头地的想法,日渐在他心中膨胀着。
那些日子,一封封密电传到少帅的手中,杨宗知道事态在一点点地变化着,当他得知,东北军即将入关时,他想到了驻扎在三叉河镇的朱长青。
他心里清楚,朱长青是不会随东北军入关的,留下朱长青无疑给家乡留下了一个毒瘤。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家安危。
在三叉河一带,自己家是那里的首富,脱离开东北军的朱长青,没有了供给,无疑又会当起胡子,胡子们吃大户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他杨家。
他知道父亲经营家业的艰辛和不易,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保卫自家的利益。
少帅似乎对朱长青那个团一点也没有印象,杨宗就说:“不能让任何人打着东北军的旗号,败坏东北军的形象。”
这一句似乎说中了少帅的要害,少帅便让他带着一队人马,去处理朱长青的事。
少帅并没有让他消灭朱长青,而是让他劝说朱长青和他们一起走,否则便撤销朱长青的番号。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