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记-《意外的时间机器》

作者后记(第1页)
🎁美女直播

1971年,我刚开始写《千年战争》。

当时需要设计一种方法,能在不对狭义和广义相对论造成太大违背的前提下,让书中的士兵在有生之年从一颗恒星到达另一颗。

我折腾了很久,最后想出了“塌缩星跳跃”

技术——“塌缩星”

曾是黑洞的别称,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黑洞”

这个词。

科学家们现在用“塌缩星”

表示一种大体积的旋转黑洞。

几年过去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Thorne)出于真实科研而非小说情节的需要,提出了功能完全相同的“虫洞”

,这让我相当高兴。

我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会再次发生,但这部小说又的确让它发生了。

为了让时间机器成为可能,我去找了些稀奇古怪的科学理论,结果发现了重力子和弦论。

重力子这东西从来没人见过,因此我可以自由发挥。

另外,普通人也不明白弦论是怎么回事,所以那方面也同样可写。

然而,就在书写到一半时,我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夏威夷大学的海因里希·派斯(HeinrichPas)和桑迪普·帕瓦萨(SandipPakvasa)与范德比大学的托马斯·怀勒(ThomasWheiler)合写了一篇论文,标题为《非对称弯曲的膜宇宙中的闭合类时间曲线》(ClosedTimelikeCurvesinAsymmetricallyWarpedBraneUniverses),文中真的用重力子和弦论描述了一台时间机。

我顿时目瞪口呆。

科幻界有个老生常谈:如果你预测了很多东西,那么总有几样会成为现实。

但我遇到的这个特定现象似乎属于另外一个层面,它并不能说明我有什么科研资质——我只是个学过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老理学学士。

在我看来,它说明的是这个道理:只要用力扑腾,有时候的确能飞起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