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平线那边的山峰迎来金色的曙光,十四天的白昼开始了。
太阳并不是朝上,而是朝水平方向移动。
城郭从西侧开始慢慢被照亮。
最先闪耀的是银灰色的城墙。
呈三长排、宽达数百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同守护贵族公馆的墙体一般,闪闪发光。
紧接着是主楼西翼。
伫立在电池板背后的圆拱屋顶平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白色。
由南到北共有三栋东西走向的长条建筑物,外形酷似耳堂。
是逗留的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居住栋。
墙面稍小的窗户以及使用弯曲混凝土砌块建造的拱形屋顶虽然主要用于承受外扩建筑物的内压,但其功能性的外形也为外观装饰加分不少。
屋顶和墙面砌块的连接部是韵律感十足的半圆装饰及伦巴第带。
二者均由冰制成——通过精密的程序,控制形似消防车的密封用喷水设备。
这是御鸟羽综建的建筑设计师们呕心沥血设计出的作品。
西翼之后是厚重的主楼,主楼地板面积约为三栋居住栋大小,是第六大陆最大的建筑物。
可容纳三十人会餐的宴会厅等等,娱乐生活设施基本一应俱全。
再接下来是主楼东翼——大教堂。
名副其实的二十米尖塔高高耸立。
站在圣坛中望去,祭坛上方的半拱窗户洒下铅制彩色玻璃柔和的光线。
室内装潢风格较为庄严,而非华美。
各栋建筑恬静的氛围、拱形设计、别出心裁的石造少窗结构,设计师投映出地球上流传久远的传统建筑风格。
罗马风格的特征尤其明显。
第六大陆主楼一方面作为凝结了先进科技的月面基地,同时也拥有着媲美中世纪城郭的美丽外观。
出于装饰和功能两方面需要,尖塔总体上被设计为华丽的哥特风格。
尖塔上隐藏了一个重力下落式的水箱,其高度充分保证了设施内的水压,重量则将高高的教堂压得严严实实,保证了密封性。
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绕转,一周之后接近地球,照亮了位于地球近端的全体城郭。
主楼东侧是密闭环境维持栋(CELSS)的平房。
空气、水、电、热、排气、废弃物等等全部在这栋房子里生产、处理。
吸取昆仑基地的教训,循环流体流通的管道收纳在巧妙组合起来的外墙砌块缝隙中,既不会断裂,也不会在居住空间中显得碍眼。
日常维护由管道内的机器人操作实施。
当然,所有的流路是环状式的,即便某个部位堵塞了,也可以从反方向维持供给。
废弃物只要在能源方面有价值就会被回收利用。
即便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也不会被丟弃到户外,而是在压缩成块状之后整齐地摆放到开采月壤留下的洼地中。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