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没有人会做得这么彻底,这么细致!
如果真按这套方案做下去,国家的税收确实会有所减少,但百姓却会更加富裕。
长此以往,因百姓富裕了,国库也会再次充盈起来。
问题是,这项赋改对收税的效率要求极高,且靠近盛京的省府就算了,离盛京较远的地方呢?
这时,左相纪翁集上前一步,道:“赋改二十三条,有利有弊,未尝不可。
臣上奏,请重开度支司,以指领二十三条赋改细则!”
话音落地,紫宸殿中,骤然哗然一片。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站在百官最前方的纪翁集。
左相纪翁集,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
纪翁集,字元修,是先帝时期的进士。
左相年轻时,并不显名,被先帝派去邢州某县担任县令,一当就当了六年。
后因那一年工部治理黄河有功,左相所治理的县正好与工部的工程规划路线撞上了,左相走了狗屎运,被工部的大功劳带着连跳三级,当上了一府府尹。
从当了府尹后,纪翁集传奇的一生便开始了。
黄河流经邢州,整整穿过了邢州。
纪翁集在治理黄河上颇有心得,在他的治下,黄河未曾泛滥过一次,邢州境内,百姓康乐,俨然成了一个桃源居。
邢州越渐繁荣,过了五年,先帝也发现了纪翁集这个人似乎有点本事,就把他召进盛京。
进盛京那年,纪翁集已经四十岁。
次年,辽军来犯,他就跟着大军去西北打仗了。
无论是先帝,还是当时统率三军的徐大元帅,都没想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书生竟然能大败辽军!
左相没有神兵妙计,也没有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可他就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分头迎敌,硬生生拆跨了辽军,用三十万宋军打败了号称五十万的辽军。
自此,寒门出身的左相就成了先帝的心腹。
等轮到赵辅当皇帝,纪翁集也屡次立功。
开平二十一年,赵辅亲自立他为左相,统领百官。
纪翁集说要重开度支司,这件事不得不让所有人震惊,甚至还有人将目光悄悄投向了王诠,以及站在王诠身后不远处的户部尚书王溱。
度支司,是被太祖亲手废掉的财政机构。
前朝有设立六部,也有户部,但国家的财政大权并不在户部,而在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
户部归户部司掌管,而三司由宰相掌管。
朝政大权,被宰相一人执掌了大半!
太祖废弃三司,提升六部地位,为的就是削弱相权。
如今纪翁集突然说要再开度支司,百官岂能不震惊?
然而赵辅的反应却有些耐人寻味。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