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之和道:“小子向闻贵处世俗,于殡葬一事,作子孙的并不计及死者以入土为安,往往因选风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两代、三代之久,相习成风。
以至庵观寺院,停柩如山,圹野荒郊,浮厝无数。
并且当日有力时因选风水蹉跎,及至后来无力,虽要求其将就殡葬,亦不可得。
久而久之,竟无入土之期。
此等情形,死者稍有所知,安能瞑目?况善风水之人岂无父母,若有好地,何不留为自用?如果一得美地,即能发达,那通晓地理的,发达曾有几人?今以父母未曾入土之骸骨稽迟岁月,求我将来毫无影响之富贵,为人子者,于心不安,亦且不忍。
此皆不明人杰地灵之义,所以如此。
即如伏羲、文王、孔子之陵,皆生蓍草,卜筮极灵。
他处虽有,质既不佳,卜亦无效。
人杰地灵,即此可见。
今人选择阴地,无非欲令子孙兴旺,怕其衰败。
试以兴衰而论,如陈氏之昌,则有‘凤鸣’之卜;季氏之兴,则有‘同复’之筮。
此由气数使然,非阴地所致。
况卜筮既有先兆,可见阴地好丑,又有何用?总之,天下事非大善不能转祸为福,非大恶亦不能转福为祸。
《易经》‘余庆’、‘余殃’之言,即是明证。
今以阴地,意欲挽回造化,别有希冀,岂非缘木求鱼?与其选择,徒多浪费,何不遵着《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替父母多做好事,广积阴功,日后安享余庆之福?较之阴地渺渺茫茫,岂不胜如万万?据小子愚见,殡葬一事,无力之家,自应急办,不可蹉跎,有力之家,亦惟选择高阜之处,得免水患,即是美地。
父母既无恨,人子扪心亦安。
此海外愚谈,不知可合尊意?”
唐、多二人正要回答,吴之祥道:“小子闻得贵处世俗。
凡生子女,每有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之称。
富贵家至期非张筵即演戏,必猪羊鸡鸭类大为宰杀。
吾闻上天有好生之德。
今上天既赐子女与人,而人不知仰体好生之意,反因子女宰杀许多生灵,是上天赐一生灵,反伤无数生灵,天又何必再以子女与人?凡父母一经得有子女,或西庙烧香,或东庵许愿,莫不望其无灾无病,福寿绵长。
今以他的毫无紧要之事,杀无数生灵,花许多浪费,是先替他造孽,忏悔犹恐不及,何能望其福寿?往往贫寒家子女多享长年,富贵家子女每多殃折,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
为人父母的,倘以子女开筵花费之资,尽为周济贫寒及买物放生之用,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寿而寿自长。
并闻贵处世俗,有将女子送入空门的,谓之舍身。
盖因俗传做了佛家弟子,定蒙神佛护佑。
其有疾者从此自能脱体,寿短者亦可渐转长年。
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话,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相沿既久,故僧尼日见其甚。
此教固无害于人,第为数过多,不独阴阴暗有失配合之正,亦生出无穷淫奔之事。
据小子愚见,凡乡愚误将子弟送入空门的,本地父老即将‘寿夭天命’以及‘无后为大’之义,向其父母剀切劝谕。
久之舍身无人,其教自能渐息。
此教既息,不惟阴阳得配合之正,并且乡愚亦可保全无穷贞妇。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