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瞥了这张小玉,果然是个美人,就是有点老了……看着都快二十五了,老姑娘一个了。
“回禀皇上,桂公公等人都在慈宁门外候着,奴婢这就去叫他们进来。”
“不必了,”
康熙笑了笑,“就是几步路而已。”
随后又朝着哥哥福全一招手,“福全,咱们走吧!”
说着就背着手大步向慈宁门走去,裕亲王福全也马上跟了上去,兄弟俩一块儿去会鳌拜鳌太师了。
……
满洲第一巴图鲁,议政大臣,世袭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师兼太子太傅瓜尔佳·鳌拜,这个时候正在如同一尊粗壮的金刚一般,坐在乾清门外的侍卫档房里面,闭目养神,等着小皇帝召见。
清朝的侍卫处并没有自己的衙门,但也有一个“上班打卡”
的地方,叫做“侍卫档房”
,就在乾清门外。
这个档房主要负责的事儿就是“办理奏章、收发文移”
……实际上就是个门房、传达室之类的机构。
另外,领侍卫内大臣的大印也存放在侍卫档房里。
这个大清的领侍卫内大臣有六人,上三旗各出两人。
但是大印只有一颗,由侍卫档房的主事、笔帖士保管,印匣的钥匙则由皇帝在六位领侍卫内大臣中指定一人佩带。
而这个人当然就是鳌拜鳌太师了!
不过鳌拜通常是不会到侍卫档房坐班亲自“收发文件”
的,因为除了领侍卫内大臣之外,他还有一个比领侍卫内大臣更重要的官职——议政王大臣!
清朝初年一直到乾隆年间,都有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而这个会议的权力在清初的时候一度非常大,是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的机构。
而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今的权限,就是“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
。
说人话,就是只要皇帝不想或是不能决定的事儿,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说了算。
在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后,再由内阁交给相关的衙署执行。
由于康熙皇帝是虚岁八岁即位的小皇帝,在虚岁十四之前一直都由辅政顾命大臣掌权,所以他根本没法让内阁票拟。
所以四辅政们就能通过领导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向内阁(负责拟旨)和六部发号施令,治理天下……是不是有点西洋贵族议会的意思?
而熬死了索尼,斗垮了苏克萨哈,压服了遏必隆的鳌拜,实际上就是个“贵族议会多数党领袖”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