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行云歉意苦笑,“彼时岁十三正将与国相之孙议亲,对方随尊长在希夷山做客,欲行‘请期礼’。”
“请期”
是上古婚前礼之一,意即两家家族尊长会面,正式协定婚期。
此礼完成,婚事才算确实落定,从此男女双方就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
原主也是个点背的,好端端一桩喜事却栽在临门这脚上。
“您是缙国公子,早晚会回国的。
那位堂妹深恐将来要随您归缙,怕是至死不得再返蔡国故土,就赶在钦使回仪梁城来复命前耍了些手段,夺去了那门婚约。”
岁行云叹了口气。
那位堂妹出于私心夺婚,害原主上吊自尽,岁行云虽有气,却也不愿在外人面前多提她那不入流的手段。
她深深吐纳几回长息,平复心中火气后,才又道:“出了这事,族中一时寻不出适龄又与您八字相合的姑娘。
而‘蔡王遣使往希夷山,为缙六公子求娶岁氏女’的消息早已广为人知,若钦使空手而归,我王与您都下不来台。”
“损了蔡王颜面,使两国邦交蒙生龃龉的希夷岁氏,也落不到好。”
李恪昭终于不再惜言如金。
“岁氏族长急中生智,向钦使与王前卜官谎报你的生辰八字,推你出来救场。”
“正是。
岁十三知这样不对,惊闻族长已允婚,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将来该如何自处。
一时急火攻心,才做出了‘以死拒婚’的糊涂之举。”
岁行云垂首,执了深深的歉礼。
“实在对不住您。”
她这致歉倒不是虚情假意,是代原主、代希夷岁氏全族向李恪昭说的。
原主确有苦楚与难处,岁氏也有岁氏的不得已,但那并不是李恪昭造成的,此事他实属无辜。
蔡王做主替他向岁氏求亲,打算以此对缙国示好,巩固两国友盟;而他身为质子,有义务维系两国邦交,自得承蔡王这情。
他中规中矩求个亲,一应礼数并无疏漏轻慢,可前有岁氏妄图瞒天过海欺哄于他,后有原主岁十三以死拒之驳他脸面……
怎么算都是岁氏对他不厚道。
李恪昭打量她片刻,不轻不重道:“你亲口认下这些,就不怕我借此在蔡王面前生事,致你岁氏遭灭顶之灾?”
所谓听话要听音。
岁行云顿悟,他是在明示,他早知真相,却未将此事告知蔡王。
若真有挟怨报复之心,他只需在蔡王面前揭破此事,将“岁氏以八字不合者欺瞒蔡王、骗婚于缙公子”
的事摆上台面,届时王必定大怒,岁氏全族浩劫难逃。
这世道,君王一怒,那是要流血漂橹的。
“希夷岁氏有愧于公子,多谢公子谅我族人乱世自保不易。
如此雅量胸襟,令人敬佩也汗颜。”
岁行云诚心诚意地再执大礼。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