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朝还在全国进行着秋收,此次秋收不同以往,在绝对的军队镇压下,百姓们的情况可以缓解一下。
但是士绅豪族们的税款,必须全额补齐。
不服,大明直接派军队上门拆迁。
而泰昌朝也仿照朱由检所在的崇祯朝,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农业司。
改良版的稻种也由新选拔出来的农业司的官员们,从京城开始试种,然后辐射全国。
在泰昌朝呆了半年之久的大明诸帝们也都陆续回到了各自的朝代。
奔波了这么久,他们也想回去看看自家的变化。
洪武朝,自从常务副皇帝——朱标,实施了内阁制度后,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朱元璋将各个大明朝的史书也都带了一份回洪武朝给朱标翻阅。
朱标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结合洪武朝的情况,出台了不少符合当下的利国利民的新政令。
极大的改善了洪武朝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并针对官员,增加了一个绩效考核的政策。
官员们的升迁考核,跟所在地的百姓生活水平直接挂钩。
百姓生活水平越高,官员们的年度考核成绩也越好。
这让地方官员开始卷起来了,以前三天不去一次民间,巡视民间疾苦的官老爷们,现在恨不得天天扎在田地里。
跟这些个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们嘘寒问暖,缺什么补什么。
而常务副皇帝朱标还制定了一个官员薪水绩效制度,并在官员们原有的薪水基础上,上调了百分之两百。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官员以前一年的薪水是一百两银子,那么现在开始,一年三百两银子。
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绩效奖。
这个薪水绩效跟政绩绩效是挂钩的。
你政绩越好,薪水绩效就越高。
常务副皇帝朱标设定了最高一万两的绩效奖,并额外增加了一个绩效排名奖。
年度考核中,哪位官员的政绩最为出彩,就由朝廷奖赏一个数额为十万两银子的年终奖,第二名则是六万两银子,第三名则是三万两银子。
京师由于不在地方,那就将政绩改成了业绩,平日里的工作完成度则作为政绩考评,奖励不变。
这下子,整个洪武朝的官员们都疯狂了,一个个的恨不能化身百姓贴身小达人,哪里需要去哪里。
洪武朝的官儿,狗都不当啊。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