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对英格兰枢密院的猜测,并不完全准确。
或者说,她低估了那些老狐狸的谨慎程度。
英格兰枢密院的使团,足足等到她生下孩子,才彻底臣服,并真诚的请玛丽回伦敦继任王位。
不过,在那之前,玛丽确实也没把心思放在海峡对岸的英格兰上面。
只有自己真正怀孕,才知道,在这个年代生孩子,多么让人不安!
一个营养均衡、注重卫生、平素健康的人,对于疾病,总有种“小概率事件”
的侥幸感。
但怀胎十月(其实是九月半),一朝临盆,面对王室特属的“专业照料”
,玛丽实在是吃不消了。
好歹上辈子的知识还没忘光。
她于是拒绝了各式奇奇怪怪的补品,自个仔细研究食谱(确保足量奶酪蛋黄芝麻酱新鲜果蔬肉类及肝脏),坚持散步锻炼(防超重巨大胎儿),呼吸新鲜空气(缺氧是要命的),还很认真的数胎动(弗朗索瓦也颇关注此项活动)。
终于,熬到近预产期,胎头下降,顺利入盆,宫缩也渐渐有规律了……
咳咳,最难的一关才刚开始!
法兰西王室的规矩,要多人围观王后分娩的!
玛丽战栗了。
她听闻,届时,屋子将被围得密不透风,权贵们济济一堂,统统盯着产妇张开的双;;腿;;间,以保证生下的孩子,确实是活着、从王后产道里出来,且无人偷偷把女孩换成更宝贵的男孩……
想想都要昏厥!
玛丽坚决不肯!
一部分是出于隐私观念。
虽然,玛丽在这个年代,已经习惯了被人伺候洗澡,被人参观穿内衣,被人关心床事频率体位如何……虽然,玛丽也充分理解,为了协助生产,确保安全,医疗人员需要有充足视野及操作空间……但请务必不要让“无关的异性”
都凑过来!
另一部分是针对卫生的考虑。
这其实是最最最要紧的。
据说史上,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奈特,生头胎时因房间空气太差,场面喧哗,直接闷得晕死过去——跟激动和难产无关。
十六世纪虽然没啥无菌产房的概念,但好歹也得向此方向靠拢,产褥感染可不是闹着玩的!
换作是苏格兰爱丁堡,玛丽可能就独断专行了。
然而这里是法国,她生的又很可能是未来的国王,多少要入乡随俗。
想着此地气候舒适,老公又格外细心,玛丽默默念叨着“嫁都嫁了怀都怀了不能说后悔”
,鼓足干劲,向传统发起了挑战。
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玛丽软磨硬泡之下,宫廷终于作出了让步:首先,产房必须控制人数,保障适度通风;其次,除了必须的医护人员,男士不得进场;最后,负责见证产程的少数贵妇,必须保持距离,严格遵循卫生原则,沐浴洗手一身轻装方可入内。
这一回,法兰西王后的洁癖,终于在欧洲声名远播。
玛丽对此很满意!
瓦卢瓦宫廷,实乃欧洲文艺与华丽之巅峰,简直属于“不可说”
“须模仿”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