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将船身晒干,涂抹桐油和鸡蛋清,然后在中舱上部系一面鼓,按龙头颜色插两面彩旗,安上艄桨和龙头龙尾,即成龙舟。
五月初一为接龙“点水日”
,由各会首带人去泗王庙将龙头、龙尾接往河滩,安在船头、船尾上,鸣炮焚香,划船“点水”
。
各龙舟队自行训练,初十开始进行四天预赛,十五正式比赛。
比赛时,船头站立“踩头的”
,手执小旗指挥。
当各龙舟划至彩船不远处时,即进行“抢彩”
:由彩船鸣炮,将鸭子投入江内,各龙舟上的水手即跳水捕捉,捉得者至彩船领奖。
五月初五为小端阳,十五为大端阳。
小端阳人们忙于准备节事,汉江里是见不到训练龙舟的,直到初十,汉江里隆隆咚咚的锣鼓声才会一天比一天响起来。
连续几天,各方来人都在紫阳城泗王庙码头筹划着龙舟比赛的事。
按惯例,每条龙舟十八名水手执桡片分坐两舷,船尾一人为艄公,负责掌棹司舵,船中立一人打锣,一人击鼓,船头一人执丈余长杆指挥,杆上穿一面彩旗。
旗分红、黄、蓝、白、黑多种色彩,一种旗色代表一地一会一方。
江面只分两个航道,一次只能让一对龙舟对赛。
大端阳这天,天麻麻亮,城里城外看龙舟的人蜂拥而至。
码头上围满了人,河街临江的店铺将吊脚楼临江一面的壁板卸掉,大开楼门,着意招待亲朋好友来看热闹。
吊脚楼上的人头高高低低排了好几排,主人们端茶倒水不亦乐乎。
有的人还爬到码头停船的桅杆上,睁大眼睛盯着江面。
对岸的江边也是人山人海。
一早起床,银老爷和赶早来的少爷吃过二太太亲手包的粽子,煮的百合银耳汤、蒜头煮鸡蛋,心情很好地出了门,直奔码头。
银老爷要亲自坐镇督战,派海林上龙舟“踩头指挥”
。
太阳露出了笑脸,江面上微风不紧不慢地吹着,彩旗猎猎,龙舟待发。
每条龙舟上都立着两行膀阔腰圆的男人。
“天汉龙”
和“荣盛龙”
对垒。
两条船都排在最后面,显然是最后决赛的龙舟。
郑、银两家都不临江,当天各自都特意调用了一艘大船改成了观赏台。
郑家停靠在泗王庙码头,银家停靠在中渡码头,相隔几百步,遥遥相对,标台船锚泊其间,四周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商户、各地的观赏船,上面早坐满了看热闹的人。
龙舟赛是各大商会共同出资,各行会长一早就被请上了标台船,和王团长等一帮官员、商贾坐在一起。
二太太白婉晴扭着腰也来到自家的观赏台上,坐在船楼靠栏杆处一张小方桌前的藤椅上,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脸的惬意。
船下的水岸边往来的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有的大声议论,有的嘀嘀咕咕。
说到婉晴太太一身旗袍得多少钱时,一个声音说:“反正你我买不起!”
有人说:“她的旗袍开衩好高呀,又坐在栏杆旁边,下面啥都能看见!”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