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堡群山环抱,沟涧相隔,地势易守难攻,传为黄巢当年兵败长安撤退时屯兵之处。
戊戌年晚秋的一个周末,我与二友相约,由临潼驱车,经洪庆街北,一路东南而上,由西入骊山,径奔黄巢堡,赏秋,寻幽,探史。
山盘路转,穿林越沟。
至洪庆野鸡胡村,因往黄巢堡的道路正在维修,只好弃车步行。
黄巢堡我们之前来过几次,但在这儿赏秋景,却似乎是头一回。
秋光极好,澄澈天空下,漫行于群山之中、土岭之间。
但见峰峦逶迤,秋色烂漫。
柿子树的叶子落了多半,黄澄澄、红亮亮的果实暴晒在午后秋阳之下,如珠挂串,格外诱人。
漫山遍野的楸树,叶子红褐,如火如焰。
数不清的樱桃、核桃树,果叶尽去,枝干肃立,似乎自在地迎接着一年将至的休憩。
路边,随处可见芦花白、野菊黄,簇拥成片,清香扑面,让人如入幻境。
林间坡上,时有鸟儿翔飞,其鸣喈喈。
一路缘坡越山,跨涧过壑,至记忆中的黄巢堡城址,却发现原来偌大的一个近年复建的城堡,竟然不见了。
堡址所在之处,已荡为平畴。
新垦的红土上,几百棵针叶松树苗郁郁葱葱。
其后
的山谷处,原有的一湖碧水还在,如翡翠般,恬静而深邃地倒映
着山林和天空。
黄巢堡实为众山中的一座,以山称堡,实因黄巢赫赫大名。
此处的山峰诸岭,古时人称“九龙山”
。
周围层峦叠嶂,沟壑连
环,纵横交错,形成封闭之状,地势险峻如同兵阵。
据史料记载,唐朝乾符二年(875),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揭竿而起,称“黄王”
“冲天大将军”
。
先在南方福州、广州等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