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永远有云彩小说-《石库门味道》

天上永远有云彩小说(第4页)
🎁美女直播

那个热、灰、烟,往下看看,炼钢炉下面的黑和深,下面的钢渣包泛着黑红,冒出灼热,我们在上面一块近尺宽的跳板上操作,真有点吓人。

陈斌父母奇怪,小鬼回家从来没有讲过嘛,当场问:“汤振讲的是事实?”

陈斌只是笑着回答父母:“工作嘛是这样的,我没觉得多苦、多危险嘛。

人家老师傅都是这样做的呀。”

那天晚上,父母开始为儿子陈斌担心,说儿子这么大了还不懂事,还是汤振比他成熟。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陈斌将汤振要调到库房工作的事在家里一说,他父母一脸不高兴,他们不会有“你升副组长,汤振在这行里被淘汰”

是好事的想法,觉得副组长有什么做头,汤振走得对,逃离危险、沉重的工作。

他会做人,运道好,不像儿子这么单纯、傻。

陈斌的父亲退休前就是被照顾调到仓库做管理员的,知道管库房不用费多大劲儿,将材料登记完,管好材料,等工人来领材料,他负责发放就是了。

父母对儿子又数落了一番,陈斌根本不理会父母的啰唆。

那时是年底,厂里正好要宣传一批青年突击手的先进事迹。

陈斌因常给厂报写稿子,又是车间团总支宣传委员,厂团委就来车间联系,要临时借陈斌去采访,编写青年突击手的事迹,当即遭到工段长老李的软顶,他两手一摊,说陈斌刚提副组长,业务上很忙,走不开。

但老李还是很支持共青团工作的,连忙补充说,换个汤振借给你们去写稿吧。

他还补充一句,他和陈斌一样会写文章的。

上面只要落实一个采访、写文章的人就好。

后来老李和我解释:“陈斌刚提副组长进入角色,哪有时间去搞那些虚的事?要借个人去写稿子,哪里不能找?而且汤振能行,他这么会说话,只要将说下的话整理成文字就行了。

呵呵。”

老李还拍拍我肩膀,问我对不,我不知怎么回答好。

老李虽然文化不高,但在万人钢厂也见得多了。

他生了七个儿子,就是没有女儿。

他知道男孩子的脾性,能说会道,把讲的话写成文字,就是文章,还会有什么问题?文章也是拿来读的嘛。

但我和他们在一起,了解得毕竟比老李多。

汤振不知是开窍晚还是什么原因,虽然口才不错,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小学时还留过一级,中学仅考进一个初级中学。

但在中学时,汤振大约开窍了,蛮得老师喜欢,入了团。

不过他总露出一些弱点,比如他写的字有些歪歪扭扭的,即使再写得认真,也不像成熟人写的字,和他的口才相比,相差太多。

在组里“放样”

等需用到算术(数学)方面,明显没有陈斌来的迅速和有悟性。

据说陈斌在一个重点中学读书,“文化大革命”

期间空闲时间还在家里看书,练毛笔字。

当然陈斌可能比汤振接触社会少,没有汤振老练。

陈斌还比汤振小一岁嘛。

汤振借到厂部写稿的日子,他终于可以8点钟上班了。

他随着厂里组织的笔杆子队伍,根据车间交叉撰写的原则,他们分别被派到其他车间采写青年突击队员的先进事迹。

汤振戴了顶工作帽,背着个漂亮的牛皮包,里面放了笔记本和钢笔、录音器,加上他长得还标致,很有样子。

他没有时间来和你们开玩笑,讲故事了。

有一天他回到车间,见陈斌刚干完活在出黑板报,他就站在陈斌旁边介绍起参加编写先进事迹的事。

他刚完成一个先进青年的事迹撰写。

上午开会讨论他那稿子,一些领导提了不少意见,他认为提意见的人讲得比较片面,有的完全从领导角度看问题,没有从青年成长来看发展。

说到这里,他说,我不管,不唯上,他们也是一家之言嘛,我讲了自己的不少看法,他们给我讲得没有话说了。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