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字,较陈寅恪原稿略异。
检《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蒋天枢)、《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卞僧慧)并比对上海古籍和北京三联版《金明馆丛稿二编》原文,均未涉及,略述如下。
陈寅恪原稿名为《拟海宁王先生纪念碑文》,因目前未见陈寅恪手迹,此为最近原稿文字。
碑文原稿:“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
前另有文句:“人类之不同于禽兽者,以其具能思想之特长。
能思想矣,而不能自由焉,不能独立焉,则又何以异乎牛马而冠裳。”
(刊1929年3月25日第51期《国立清华大学校刊》,见‘清华校刊平台’网,吕瑞哲先生提供)
此段文字为碑铭所无,推测是因碑制格式,文字受限,不得已删去。
直接以“士之读书治学”
起句,略感突兀。
另“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且二年,尤思有以永其念”
句中,已勒碑文“且二”
,易为“有”
字。
细读陈寅恪原稿,可知结撰此文思路及情感,以思想和自由起笔,止于确立“独立精神”
和“自由思想”
,首尾呼应,前后贯通。
“又何以异乎牛马而冠裳”
一句,更具深意,就文章整体论,似更严谨,应视为碑铭另一版本。
(原载《今晚报》2022年5月17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