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的。
因问她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了一回。
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给她两个,又另赏钱。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
’宝钗心内也知道,却点头不说。
宝玉也点了点头儿不敢说。
湘云便接口道:‘我知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样儿。
’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
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像她!
’一时散了。”
“一时散了”
么?这话说得有点儿早了。
“晚间,湘云便命翠缕把衣包收拾了,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时候包也不迟。
’湘云道:‘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脸子!
’”
凤姐一句话,湘云要走人,这是咋的了?正应了民间那句老话:“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沿街跑。”
凤姐说的“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
的“孩子”
,是指小旦。
小旦者,戏中的旦角。
唱戏的在旧社会是低人一等的“贱业”
,是“下九流”
,凤姐不可能不知道,拿“小旦”
作比,本应避忌,凤姐之所以思不及此,一来这小旦尚是孩子,再则是为了讨好贾母,盖“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
也。
凤姐接着的下一句“你们再瞧不出来”
,这是激将哩。
果然口无遮拦的史湘云入其彀中:“我知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样儿。”
也恰恰只有当史湘云说出这话之后,才真真的有了好戏看了。
这好戏既出乎凤姐的意料,也出乎宝玉的意料,更出乎读者的意料,一言以蔽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事理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林姐姐”
也不是“没嘴的葫芦”
,定当有尖刻话儿抛向史湘云了。
哇哈,看热闹戏了!
可是没了动静,无声无息。
宝玉听说湘云要走人,忙近前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