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号机,设备正常。”
“02号机,设备正常。”
接下来是开启大气探测器,并检测大气参数。飞行员们仔细地进行了测量,并在稍长一点的时间后回复:
“云顶高度1800米,液态水含量0。7克每立方米,过冷水滴平均直径35微米,符合试验标准。请求开始垂直探测。”
由于云层内水分丰富,通讯质量会变差,飞行员和塔台之间的交流变得断断续续,只有静电般的噪音。
然而,这并不影响任务的执行。垂直探测要求飞机从云顶穿入,降到云底再升出,以记录不同高度的液态水变化,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分钟。
为了保障安全,防除冰系统将全程开启。
尽管有防除冰系统的保护,与飞机失去实时联系还是让所有人感到紧张。
最终,当电台中的噪音渐渐平息,林哲彬清晰的声音传了回来:“云底高度1200米,液态水含量4。5克每立方米,过冷水滴平均直径105微米。”
根据这些数据,他决定在1500米和1200米两个高度分别进行自然结冰试飞,每次15分钟,用以验证飞机的防冰能力是否达到适航审定标准的要求。
他决定利用这难得一见的气象条件,一次性完成手册中列出的所有试飞任务。
根据许宁和林哲彬设定的临时标准,飞机的防冰性能被分为四个等级。
前两个等级适用于防冰能力较弱的情况,仅允许在晴朗无积冰风险或轻微风险时飞行。
第三级涵盖了北温带大部分空域常见的积冰状况,达到这一级别的飞机能在常规气候条件下安全运行。
第四级则像是额外挑战,针对那些可能面临极端积冰环境的飞机。
塔台指挥员转身看向许宁,后者稍作犹豫后点头同意。“试飞计划批准!”
……
得到批准后,两架飞机迅速调整航向,直冲入厚厚的云层。
很快,冰冷的雾气便在飞机表面凝结成一层紧密的冰壳,遮挡了视线。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会尽量避开这种危险区域,所以这次飞行对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试飞员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经历。
特别是运8飞机前端领航员的视野几乎全被冰封,领航员形容自己好像住在冰屋里。
随着冰层增厚,新鲜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操控难度的增加。
而在后面的机舱里,林哲彬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