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古代学术典籍对枸杞养生的记载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枸杞记载
甲骨文产生于殷商时代。
甲骨卜辞中,对枸杞是这样记载的:“己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
“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
“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
。
意思是说:殷商国王在枸杞“田”
中进行占卜,预测枸杞有无自然灾害,均得到了“亡灾”
的吉兆。
这些甲骨卜辞至少说明了四点:一是殷商时期枸杞已属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而且是种满了农田;二是枸杞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三是殷商王对枸杞生产非常重视;四是殷人迷信占卜,无事不卜。
由此可见,枸杞的种植至少也有4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占卜和养生。
二、西周时期对枸杞的认识
(一)《山海经》对枸杞食用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有木焉,圆叶而白柎(音:fù、fi、fǔ,在文言文中属于名词或动词。
解释足,器物的脚),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
《山海经》又说,东始之山上的枸杞子“其汁如血”
,可以调养良马。
(二)《五十二病方》对枸杞酿酒的记载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的《养生方》和《杂疗方》,记载了用以治疗疽、蛇伤、疥瘙等疾病的药酒方,成分有豆豉、枸杞、丁香、肉桂等。
三、秦汉时期的枸杞养生
(一)《彭祖养性经》对彭祖长寿枸杞食用的记载晋代医学家葛洪在其《神仙传》记载彭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
。
古人据此称彭祖为“神仙”
,将彭祖的养生秘诀整理成《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养性论》,其中将服食枸杞视为“养神延年”
的“不老仙方”
。
(二)《淮南枕中记》对枸杞养生的记载“枸杞不限多少,常以十一月、十二月、正月采根;二月、三月采茎;四月采茎;五月、六月采花;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收子。
以上采收者并阴干,又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
(三)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在著作《养生延命录》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凡人常以每月特定日子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四)教育界颜之推(约531—591)在著作《颜氏家训》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
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
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术、车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一说尔。”
(五)农学家贾思勰(533—544)在著作《齐民要术》中对枸杞食用的记载“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
十月熟,树干者美。
出南方。
邳(今江苏省邳州)、郯(今山东省郯城北)枳柜大如指。”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