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为“忠武”
。
奇怪的是直到南宋灭国的1179年,所有的宋朝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岳飞的这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其中包括岳飞的儿子岳霖和岳飞的孙子岳柯两代人所编的《金佗稡编》。
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最早认定此词是由岳飞做所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袁纯的《精忠录》。
也就是说岳飞冤死后三百多年,跨越了宋、元两个朝代后这首词才横空出世。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149年明朝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五十万大军死伤大半,其余的兵将或者逃跑或者失踪,能活着回到京城的寥寥无几。
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等五十多位重臣都在此战中战死,就连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了。
宋朝时,贺兰山在西夏境内,岳飞要打金国,没有必要踏破贺兰山缺。
而在明朝,瓦剌就在宁夏一带,贺兰山正是该地的主要山脉。
巧得是在土木堡事变之后不久,这首《满江红》就出现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首词是明人对土木堡之败不满,借古讽今做所。
当然,在元杂剧《岳飞破虏东窗记》中,也有“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
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
的唱词。
所以余嘉锡、夏承焘、饶宗颐、刘子健、张政烺等历史大家包括钱钟书先生,都认为这首词是杂糅了宋词、元曲、明初传奇等相关句法,于明朝中期特定的时代下最终定型。
王厢官的家是一个四合院。
赵旋进屋后不久,王厢官就小心的拿出了家藏的《金佗稡编》,递于赵旋道:“赵将军自己看吧。”
赵旋连忙道谢,然后就小心的打开了此书,认真的翻阅起来。
《金佗稡编》是由岳飞的孙子岳柯撰写而成。
刚开始的时候,是由岳飞的儿子岳霖收集资料,编撰了一部分。
后来由岳霖的儿子岳柯,在父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又不断的收集资料,丰富内容,最终在嘉兴金佗坊的家里编辑成书,因而命名为《金佗稡编》。
《金佗稡编》共有二十八卷,内容分类十分的详细。
此书以宋高宗时期的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等汇编而成。
所以,赵旋要找《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话,只需关注《金佗稡编》中有关岳飞的诗文旧事就可以了。
赵旋来回看了好几遍,却是没有在《金佗稡编》中找到岳飞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于是问王厢官道:“你说岳鄂王会不会有诗词逸散在民间,没有收录其中呢?”
王厢官道:“万事都有可能,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岳鄂王的儿子和孙子两代人致力于寻找他的资料,能找到的应该都找到了。
再说在此危难之际,当今圣上极力推崇岳鄂王,如果有你说的那种情况,必然会有人呈现于朝廷,但我却没有听说过此事。”
赵旋低头思索,忽然又想起了《射雕英雄传》中说的《武穆遗书》,问王厢官道:“大人可曾听岳珂大人说过《武穆遗书》?”
王厢官愣了,问道:“岳武穆的所有文章乃至战报、旧事都在这本《金佗稡编》里了,却不知你说的是关于哪方面的?”
赵旋神秘的说:“那是一本记录岳武穆排兵布阵的兵书,厉害无比,据说岳忠武就是靠着书里的方法才能百战百胜的!
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天已夜幕,赵旋这才谢绝了王厢官宴请,带人返回了钓鱼城办事处。
路上赵旋哼着“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
。
喜欢春到江南花自开请大家收藏:(aiquwx)春到江南花自开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