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粮的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
有的在讨论今年的收成,有的在交流种植经验。
丁大海伸手抓了一把苞米,仔细地瞅着,那金黄的苞米粒圆滚滚的,让他满意地点点头:“今年这苞米长得真好,咱的辛苦没白费。”
李婶则笑着说:“是啊,有了这些粮食,冬天就不用愁了。”
大家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随着分粮的进行,仓库前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每一个家庭都分到了自己应得的粮食,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村里的赵老四站在一旁,脸色阴沉。
他觉得自己家分的粮食少了,心里充满了不满。
他看着那些粮食多的家庭,嘴里嘟囔着:“凭啥他们分那么多,我家就这么点。
净特么欺负老实人。”
旁边的刘大嫂听到了他的话,劝道:“老四啊,别这么说。
这分粮都是有规矩的,都是按照公粮上交的情况和家里的人口来分的。
咱不能只看别人多,不看自己的情况啊。”
赵老四却不听劝,依然忿忿不平:“我不管,我就是觉得不公平。
我家也辛苦种地了,为啥就不能多给点。”
与此同时,马斌的父亲也在和其他村民交流着。
他听到了赵老四的抱怨,走过去说道:“赵四,别生气了。
这分粮都是大队干部们仔细算过的,不会不公平。
咱们都是为了村子好,为了大家都能有粮食过冬。”
赵老四哼了一声:“你说得轻巧,你家分得多,当然不觉得有啥。
我家人口也不少,这粮食根本不够吃。”
马斌无奈地摇摇头:“四哥,咱们不能只看眼前啊。
以后好好种地,明年肯定能分更多的粮食。”
在大家的忙碌中,一辆辆装满粮食的推车和马车渐渐离开了仓库。
马斌看着远去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这个70年代的东北农村,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分完粮食后,人们并没有马上离开。
而是互相帮忙,把粮食装上车,一起分享着这份丰收的喜悦。
马斌也开始帮忙把自家的粮食装上车。
他一边干活,一边想着刚才和王五的对话以及赵老四的抱怨。
他觉得王五的想法真是不可理喻,在这个年代,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
像王五那样游手好闲,终究是没有出路的。
而赵老四的不满也让他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分粮的结果满意,但大家都应该理解和支持大队的决定,毕竟这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公平和稳定。
这时,村里的王大娘走过来,对马斌说:“马斌啊,你家今年分了不少粮食吧?可得好好保管,别让老鼠给糟蹋了。”
马斌笑着点点头:“放心吧,大娘,我们会小心的。”
王大娘又说:“这粮食可是咱的命根子,有了粮食,心里才踏实。”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