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装平整的大道”
是大家都想走的、都正在走的路。
在那样的大路上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没有趣味。
若只知步别人的后尘,则绝不能开拓新的事业。
——稻盛和夫
1.创造性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稻盛和夫的“经营十二条”
的第十条是:“经常去做创造性的工作。”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创造性的工作”
就是“创新”
。
“创新”
的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提出的,1912年,他在博士论文《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创新有五种类型:(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或生产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组成方式或管理方式。
关于创新的概念有多种,但大多是沿用熊彼特的观点或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
比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总结说:“创新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观念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市场的创新。
其中,观念的创新是先导和源泉,组织结构的创新是创新观念的保障,而市场创新则是最终目的和结果。”
稻盛和夫在创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创新。
他认为,发展企业必须“创造新的需要、新的市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
他曾经说:“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个国家的运作,社会经济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说新兴产业的发展决定国家的命运,左右经济的发展,这并不为过。”
稻盛和夫把创新看成一个企业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他说:“(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经常保持创造性的心态,还要经常引导部下寻求新的东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因为不经常引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个集团就不可能有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领导者对目前的状况表示满足,整个集团就会不思进取,甚至退步。”
在担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裁之前,约翰·沃尔特曾经当过美国邮政管理局的邮递员。
当已经50岁的沃尔特成为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巨大的、已上百年历史的通信王国中工作,这个王国在长期的垄断统治期间形成了一套同样死板的规定,沃尔特面前的难题是,设法推动这个年迈而迟缓的老人再一次焕发活力,以更快速度的发展来避免日落西山。
沃尔特的第一项战略性变革,是通过改组高级管理部门和重新调整公司结构来采取行动消除组织上的“隐身警察”
(指为防止车速过快在住宅区道路建造的使路面突起的那部分)。
公司原有的6层官僚机构缓慢的动作。
不仅削弱了公司制订战略的能力,而且无形中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他不仅已经简化了这个程序,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新的雇员补给制度。
另一项重要的变革是,沃尔特制订了一项新的销售战略,这项销售战略把重点放在同客户建立持久的关系上,而不只是销售产品。
他说:“从以产品为中心走向把重点放在客户上是一个惊人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变化。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每一方面都是关于客户的,这是我们的传统做法和我们的战略意图的一个彻底的改变。”
为此,沃尔特还采取了两项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变革措施:
一是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改组成两个主要部门:把重点放在它的1000万商业客户上的216亿美元的部门和为它的8000万消费者客户服务的247亿美元的部门。
沃尔特说,这个新的组合将帮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使产品更快地到达市场。
像因特网接通服务这样的独立部门已被并入这两个部门,39亿美元的无线通信部门仍保持着相对自治,但是正在更密切地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其余部门合作。
例如,它的零售商店将开展长途电话这样的销售服务。
二是削减用来聘请外面的顾问的预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