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浪漫的文化魅力-《法兰西帝国》

第二章 浪漫的文化魅力(第1页)
🎁美女直播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法国璀璨的文化成为了欧洲大陆风尚的方向标。

法国如同焰火般灿烂,充满了西方式的传奇色彩。

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喜剧大师莫里哀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一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莫里衷出生于巴黎,其父是王室的御用室内装饰师。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取得法学学位。

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当律师,或者子承父业,但是他两者都没有选择,而是投身于当时并不受人尊重的演员生涯。

莫里哀抛弃身份地位去当一个被人瞧不起的戏子,其父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

莫里哀对戏剧的热爱压过了一切,1643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几位朋友组建了剧团。

在剧团里,他认识了美丽动人的女演员玛德莱娜·贝雅尔,并对她一见倾心。

不过两人始终没有结合,后来莫里哀娶了贝雅尔的女儿(也有人认为是她的妹妹)。

因为经营不善,不到两年时间,剧团便倒闭了,1645年,莫里哀三度负债被指控入狱。

父亲替他还债,并保释他出狱,希望他能够浪子回头。

然而倔强的莫里哀没有回头,此后,他和剧团其他成员加入了光耀剧团,随着剧团四处流浪演出。

1650年,莫里哀成为光耀剧团的经理。

这下子他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当一个好演员,而且还要为剧团的生存状态操劳。

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莫里哀充分体味到了饥饿和贫穷的滋味,这位曾经的富家子弟懂得了生活的沧桑,也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

当时剧团里可上演的剧目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莫里哀开始尝试亲自创作剧本。

他在写作方面的才华随之迸涌出来,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喜剧。

1658年,莫里哀决定重回巴黎闯天下,通过四处奔走,他的剧团得到了进宫演出的机会。

光耀剧团在路易十四御前上演了高乃依的悲剧,结果却让莫里哀大感失望,因为国王对他们的悲剧表演不感兴趣,反而十分欣赏他间歇时表演的喜剧。

国王的龙心大悦使光耀剧团站稳了脚跟,剧团开始长期在巴黎演出。

莫里哀一直希望成为一位伟大的悲剧演员,剧团也从未放弃过上演悲剧,但是国王的表态和上演的失败让莫里哀不得不重新思考。

为了生存,他开始投入到喜剧创作中。

在莫里哀创作的喜剧中,虽然有闹剧成分,但更多显示了他对现实和人性的关怀,这就使他的喜剧竟然有了悲剧的底蕴,这或许便是他的作品长演不衰的原因了。

莫里哀一生共创作了30多部喜剧作品,早期作品《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讽刺了贵族阶级的附庸风雅、无病呻吟,揭露了妇女社会地位等问题。

《可笑的女才子》在1659年上演后曾经遭到了上流社会的抵制,被禁止演出。

莫里哀愤而向路易十四上诉,才使演出得以恢复。

禁演事件反而让巴黎人对他的喜剧更加如痴如狂,几乎场场爆满。

他的才华在随后创作的《伪君子》、《唐·璜》、《恨世者》、《昂非特里永》、《乔治·唐丹》和《悭吝人》中得到了兖分展示,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写于1664年的《伪君子》。

《伪君子》描写的是伪装虔诚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的家中,图谋勾引其妻并夺其家财。

奥尔恭的儿子知道此事后告诉父亲,但奥尔恭不信,不仅把儿子逐出家门,还打算将女儿嫁给答尔丢夫。

后来真相败露,答尔丢夫锒铛入狱。

莫里哀用辛辣夸张的语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

但因此剧冒犯了教会的威严,公演第二天即遭禁演。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