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仔细的大量了一下他,黑了,也瘦了。
这段时间,戏志才可是忙的脚不沾地。
幸好戏志才已经不是说几句话,就要咳嗽一声的戏志才了。
而且张绣有派人盯着戏志才,让戏志才再忙,也要吃好喝好,不要忘记打五禽戏、太极拳调养身体。
这可是他的孔明、荀彧啊,得宝贝着才行。
张绣收回了眸光,放下了手中的竹简,语气肯定的问道:“是因为城外的羌人与汉人不合吗?”
“正是。”
戏志才一脸焦头烂额道。
“哎。”
张绣叹了一口气,凉州这片地方,乃是羌、胡、汉杂居,现在是羌人的势力强,人口多,与汉人的矛盾很大。
他这略阳郡也是一样。
蓝珍珠的白羌部落与枹罕迁徙来的百姓以及略阳郡的百姓,三方势力,情况十分复杂。
汉、羌经常会出现冲突。
戏志才的意思,应该是招募懂得羌族风俗的官员,来调停争端。
但是这治标不治本啊。
“志才。”
张绣沉吟了一下之后,才抬头对戏志才说道:“我以为羌、汉、胡之所以在凉州争端不断,乃是风俗问题。
不如易其风俗、服饰、语言如何?”
简单来说,就是汉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很多胡人汉化,也有汉人胡化。
现在凉州一带的羌族、胡族很多都会使用关西汉话,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如果能改变风俗、服饰,完全汉化境内羌人,岂不是一劳永逸?
戏志才楞了一下,然后也认真考虑了一下,最终摇头说道:“将军。
以道德教化狄夷,乃是大道。
但并非一朝一夕,需得朝廷用力,一点点的改变。
而现在将军只是个护羌校尉、略阳郡守,最多一干也就个几年,恐怕汉化只是水中月罢了。”
戏志才是智者,但却不是算命先生。
他虽然察觉到了张绣的一点野心,但还想不到,中平六年就要天下大乱了。
张绣很快就是“朝廷”
。
“志才言之有理,但我还说觉得应该努力一下。”
张绣想了一下之后,说道:“招募懂得羌族风俗的人为官员,调停汉人、羌人的争端可以。
但也不妨招募更多的文人学士,建立学校,教习羌人洛阳官话、文字、礼仪。”
说到这里,张绣停顿了一下,然后站起来对戏志才说道:“志才。
我打算在城东修葺一座面积庞大的馆驿,叫做安贤馆。”
“发布一项政令,为求贤令。”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